世外中学第十三届学生会工作总结
冯昱齐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
我是第十三届学生会主席冯昱齐。去年九月至今,上海市世外中学第十三届学生会克服了诸多困难,在任期内秉承学生会的精神与理念并持续寻求积极的改变与突破,尽已所能维护,优化校园生活,丰富校园活动。现将本届学生会工作总结如下:
一. 完善部门工作制度规范
我们始终认为,规范与流程并不是增加了繁琐程度,而是保证了组织、部门与活动的长期规范、高效运行。各部门部长不断探索更加可持续、高效的工作模式。宣传部创设了全新的工作分配机制:将任务模块化,精细化。社团部完善了社团活动审核制度,使得其对各社团的评价更加全面具体,为日后优秀社团的评选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更加合理的内外部管理体系之下,部员的潜力被更好地发掘,平台的责任感与公信力也得以体现。同时,对现有管理的不断反思,也能够保障学生会的工作制度始终与时俱进,精益求精。
二. 因势利导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学生会长久以来形成了诸多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每一年,我们也不断思考如何丰富活动的文化内涵,增强校园活力。
体育部对篮球班赛赛制进行改革,双败制的赛程使得各班都拥有了更高的容错率,也增强了所有班级的参与度。比赛还设置了视频判罚机制,减少了主观判罚带来的争议,使得比赛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文艺部将电台的节目与班主任节等校园活动有机融合,增强校园氛围,收获诸多好评。
中国文化周,丝绸之路文化周如期举办,同学们进行现场考古,体验中国传统文化;重走丝绸之路,感受多元交流的盛世气象。
本届CharityInverse的关键词是反转与互换,与大家共同探讨角色、立场、观点置换能够带来的温暖与共情。由于疫情,Charity晚会没能与大家相见,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参与其中的前期活动、节目、表演者、文创产品,都得以找到舞台,以另一种方式与大家相见。其中,爱心义卖与charity的联动,便丰富了活动的内涵与外沿,反转与互换的理念依然能够被传递。
三. 优化校园服务 搭建赋能平台
学生会在回应同学们的校园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根据部门特色开展校园服务项目。
实践部经过反思与策划,重启了爱心伞2.0项目并带来了全新的“爱心雨披”,回应了爱心伞易丢失的问题,继续在雨天为同学们带来暖意。
社团部设计了世外中学社团手册,内容包括CAS课程介绍,社团运营指导,社团活动规范等等,明确了校内社团的行为规范,为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保驾护航。
我们也始终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让更多的同学们走向台前,发光发热。丝路文化周的活动挖掘了社团之外的民间高手们一展所长。CharityInverse爱心义卖的前期活动与预热演出中活跃着各大社团的身影。社团部的联合展示活动则旨在增强跨领域社团之间的共享、共创,实现协同作用。
四. 拓展资源 开拓平台
第十三届学生会也积极维护、扩展校园资源,促进交流,创造更多可能性。
外联部搭建上海市高中外联部联络群平台,促进各校之间的联系与活动往来。
今年,我校与上海慈善基金会成立“世外中学桃源定向基金”,基金的成立能够扩展学生的社会服务实践平台、促进慈善项目的多元化、规范化、可持续化运营。实践部调动志愿者库,组织参与了学雷锋日主题活动。同时,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镇小学的远程支教活动也在牵线搭桥下得以诞生。
五. 反思与展望
首先,本届学生会自去年九月成立,上学期的主要活动缺乏更为充分的规划与设计,活动的整体性和丰富性有待提升。
第二,活动的展开依然经受着疫情的考验。策划完成的CharityInverse没能以完整的姿态与大家见面。体育部设计的体育周也未能如期举行。
第三,活动的参与度有待增强。本年度活动的宣传形式较为单一,校园活动的可见度需要进一步提升。
最后,越来越多的社团也举办校园大型活动。学生会需要不断自我革新、自我突破,增强活动的辨识度、质量和内涵。
期待新一届学生会的同学们能秉承学生会不断思考,不断突破的初心与理念,将未尽的设想和工作化为现实,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继往开来。
最后,我谨代表第十三届学生会全体常委向每一位老师、部员以及同学致谢,感谢大家对学生会工作的支持、批评与建议。而对于新一届常委,期待你们接过船舵,继续引领着学生会稳中求进,劈波斩浪。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