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下午,连续三届残奥会跳高冠军、2008北京残奥会主火炬手、本届冬奥会形象大使的侯斌先生作为学生会ILLUMINO演讲嘉宾莅临世外中学。世外中学校长厉笑影女士、校长助理岑晓华先生、校办主任朱萍老师和DP学生处主任任洁老师陪同侯斌先生参观校园并进行了简短的座谈。
厉校长向侯斌先生介绍了世外中学的办学历程与课程体系,同时介绍了DP学生开展的各种社团活动与各类社会服务。侯斌先生对此表示赞赏,同时对世外中学长久以来坚持与奉行的先进办学理念表示钦佩。
在简短的交流后,2015学年第二期Illumino讲座在国际部阶梯教室拉开了帷幕。作为联合国青年大会首位青年演说家,侯斌无愧于一名超级演说家。一开场,他幽默风趣的话语就深深吸引着来听讲座的师生们,引领着大家探索他的人生经历。侯斌9岁时在火车事故中失去左腿,但灾难却没有浇灭他积极乐观的天性。他从1990年开始接受专业跳高训练,1996年参加美国亚特兰大残奥会夺得中国代表团首枚跳高金牌,2000年夺得悉尼残奥会跳高金牌。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他头部意外受伤,以完全无麻药状态缝了四针后,依然第三次夺得了残奥会跳高金牌。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他在手骨摔断的情况下再次超越极限,坐着轮椅用双手攀爬至 39米高空,点燃主火炬。
侯斌带给师生的这场关于人生目标、奋斗及成功的演讲,在与现场每一个人分享坎坷心路的同时,也为世外人繁忙的工作与学习带来一股宁静却蕴藏澎湃激情的力量。侯斌笑称自己接下来的人生目标是“活到120岁”,因为这个目标,所以自己每天要活到开开心心,要心怀感恩为更多人带去帮助。侯斌的精彩的人生故事实在振奋人心,同学们都被侯斌奋力拼搏的意志和追去梦想的态度所折服。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上前和侯斌合影,并把学校吉祥物“世外熊”赠予侯斌先生留念。
后记——来自DP学生的记录
《感谢内心的坚持让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你》
“四年跳跃栅栏 只为不屈的决心”
一个偶然的机会,侯斌看到了站在领奖台上拿金牌的运动员。他问自己“我可不可以成为那个有用的人,成为那个在领奖台上的人”。于是他开始自己每天下班训练。后来,他去到了体校。绝大部分的残疾人都选择了容易的项目,而侯斌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有难度的跳高项目。这一次的选择成为了他命运的转折点。在到训练馆之前,侯斌就跳跃栅栏来训练。这样的训练十分危险,一不小心他的腹部就会扎在栅栏上。于是,他精确地测量每一个步点,保证每一次的成功。四年的坚持就是侯斌不屈的精神的体现
“超越的抱负,赢取未来”
在1996的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是侯斌第一次代表中国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他全神贯注于比赛,即使身体素质没有对手的好,但是他以1.92米的世界纪录夺得第一枚残奥金牌。而这次的成功的关键又是什么呢?其实,在准备活动区域,侯斌默默地把场地让给了两个外国参赛选手。没想到,这一个小小的举动换来了他人的尊重。于是,场下,那个德国选手建议侯斌把步点往后移半米。正是这个建议把侯斌送上了最高领奖台,而德国选手只得了季军。就像侯斌自己讲的那样“我用人性,感动了别人”。互相鼓励的奥运精神令人感动!
“玄奘之路,不忘初心 ”
侯斌踏上了戈壁,开始全新的抛开荣誉的人生。沙砾卷进义肢的金属关节,发出刺耳的声响。断肢来回磨过粗糙的表面,一阵阵钻心疼痛。道路崎岖曲折,而侯斌拖沓着步伐,心底却总有那么一股力量驱使着他前进。
侯斌在收获了如此荣誉之后,继而又踏上了戈壁赛的征途。健全者行走一天便是30公里,而他一天的坚持不懈也只能走过5公里的行程。这却没有撼动他脚步的一丝一毫。拄着手杖,踩着凹凸不平,无数次趔趄跌倒,无数次重新爬起——他勇敢地坚持着。
“侯斌不可能一天走5公里的戈壁”——有人说。
侯斌听到了侮辱的话语,回想起一路的艰难险阻,愤然的心绪却悄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别人侮辱你时,把指责转化成志气。不用说什么,用行动证明一切。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那些感恩与爱蕴藏在身体里,力量会无比巨大。”
风把荒芜的戈壁雕成广阔无垠的沉静和硬朗,一如内心的坚强使不平凡的人展现出坚毅不屈的模样。行者的步伐不曾停下。夕阳西下,风中飞扬着鲜亮的红旗。
北极5661公里和南极11655公里。
从南极长城科考站到北纬90度,侯斌先生一次次踏上世界之巅。
在北极,队伍有6个人纵身跳进3000米的深海挑战游泳,先生是其中之一。浸入冰冷的海水中,皮肤上那是一种砭骨的疼——先生却咬牙,坚持。
“不要放过每一次挑战自己的机会。”他说。“要有一颗永恒的进取心。”
文:任洁、张天予
图:潘子艺、宗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