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4日下午,世外、康外两校六年级语文联合教研活动在我校本部校区举行。两校教师共同观摩了由世外中学的曲金华老师和康外实中的徐美容老师带来两堂精彩的家常课——《马来的雨》;课后,各位教师齐聚“教师之家”,在世外备课组长褚佳逸老师的主持下围绕着《马来的雨》的教学内容及课堂具体教学过程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的探讨。
讲课环节,两位新生力量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和专业素养方面都有不俗表现,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在说课阶段,徐美容老师介绍自己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同学们通过圈划词语,品味马来雨的特点;二是在风景到风情的转化过程中想方设法将人融入进去。曲金华老师则介绍,除了通过朗读、圈画等方法,品味本文语言,从不同角度感受马来雨以及其所形成雨景的特点;还通过品读文中意蕴丰富的语句,让同学们揣摩作者对马来西亚雨所倾注的情感。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得到了在场评课老师的肯定,并且在评课阶段,康外老师代表和我校六年级语文教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交流踊跃,开展了具体分析的指导和探讨。
备课组长褚佳逸老师从课堂教师教学和同学学习状态入手,肯定了徐老师重视学生上课感受,以轻松自然的教态,营造出老师十分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的良好课堂氛围。来自康外的黄乃瑜老师则从教学专业素养方面赞扬了两位老师,特别是对世外的曲金华老师能够从板书到整堂课的构思都体现一种结构意识,大加赞赏。“曲老师作为新教师既建立教学框架又保证教学细节,能够做到对文本层层深入,通过代表性动词品读文中有丰富意蕴的语言,并且精心设计了一份诗意化的随笔作业,这些教学设计的设想都难能可贵。”之后,世外六年级组长郑英杰老师就教学设计的一个具体例子,分享了“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教学思路,通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何具体解读《马来的雨》的风情。每位老师都积极参加了讨论发言,就文本的教学价值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轻松愉快又收获满满的教学联动之后,康外实中迎来了丰富多彩的六年级学科活动日。世外中学的老师应邀前往,参与了康外中学极具人文气息的主题活动:唐诗鉴赏。
5月22日,沐浴晨风,六年级的学子们济济一堂,浓浓的墨香和典雅的古筝就营造了一种赏诗的雅趣。活动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和主持,共分九个小组进行,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有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读,有恣意自由的书法欣赏,有古韵绵长的古筝演奏,处处体现了康外老师润如细无声式的教育带给学生的文学气息和开放的学习氛围给予孩子们无限的潜能和活力。
山水田园诗小组的活动立足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对课内的古诗给出了独到的见解,还收集了课外的同类诗歌,尝试自主分析。边塞诗歌小组心怀传统,致力于通过边塞诗的诵读和分析,激发大家对这个看似与时代渐行渐远的诗歌的兴趣,大声疾呼对传统诗歌的保护和重视。
诗仙的诗圣和诗佛的诗歌都是热门,被同学们以小组形式一一“演绎”。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唐诗风格,也被康外的孩子们分门别类地解读。
最后在咏春的主题中,孩子们捕捉到了娇花、嫩草和妩柳,用最具春意的诗歌为这场与诗歌的“约会”做结。
一场诗歌鉴赏会看似短短2节课的时间,却饱含了老师辛勤的幕后工作和孩子们参与的热情。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的学科,不仅仅是急功近利的分数和成绩,更是对孩子的个人修养和人文精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的活动不仅仅是一次尝试,更是一次追寻教学本源的寻“根”之旅。
世外、康外两校六年级语文联合教研活动令人收获良多,它带给大家的不仅是两堂精彩的课和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活动,更多的是为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重视教学实践过程和积累宝贵经验,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两校六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在活动中深感应多走出校门,多沟通,多切磋,只要抱着谦虚好学的态度,本着一颗肯细细琢磨的心,就一定打造出学生精彩的语文学习天地。
文:李娟、邵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