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离别的季节,DP2016学长为三年IBDP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即将开启新的人生旅途。
六月是回归的季节,海外校友们纷纷回国,踏上熟悉的母校路,续上永存心底的世外情。
在这充满着活力与朝气的初夏,学长与校友汇集在母校,将自己求学路上的点滴经验和故事分享给学弟学妹。“传承”作为升学分享会的一大关键词,承载着一届又一届世外学子心底对于母校的感恩与对后来者的真情奉献。以“传经送宝,成就梦想”为主题,本次分享会让学弟学妹在感受学长之学术才华与人格魅力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充满信心、向着梦想迈进。
分享会关键词一:新
在主会场的分享中,厉笑影校长分析了世外IBDP在林林总总国际课程中脱颖而出之处——每一项活动的精心策划,历年的不断进步。
升学组吴新贤老师援引国际国内最新留学大数据,分析世外历届录取亮点和2016届的突破,并从当代大学教育本质的角度剖析走向世界的世外青年学子所应具备的能力和所需塑造的人格。
特约嘉宾——上海哈佛中心主任王颐先生的演讲,从哈佛教育学院顶尖美国本科录取趋势报告《力挽狂澜》说起,提出了“关爱”的重要性,关爱不是虚伪的做派,而是从家庭、身边、社区的点滴做起,并且具有持久性。那些蜻蜓点水般的参与活动的态度是不可取的,横向的活动广度远不及纵式的深度质量更走心,更具说服力。王先生还特别对中国家长说:不要包办,不要代替,也不要“太用力”。
主会场最后一档——2016届荣誉毕业生罗彦亭分享的内容是“IBDP追梦关键词”。罗彦亭被美国圣母大学全奖录取。作为前一届学生会的学术部长,她曾于2014年积极协助升学组,创办世外升学分享会。2015年分享会她又担当志愿者。她今天从台下走到台上,具有特殊的“传承”意义。她把三年IB选择与参与的重点提炼给大家,颇有启发意义。
分享会关键词二:心
学长的经验分享都发自内心,充满着真诚的交流,传的是“真经”送的是“心宝”。他们不仅通过切身经历将各个院校的硬指标加以总结归纳、清晰地罗列在大家面前,还将自己申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历经的磨折毫无保留地与学弟学妹们分享,并将申请季犯下的错误转化成为实用的建议与劝诫,以避免学弟学妹重蹈覆辙。各种“秘笈”中都难得一见的窍门,如此真诚地传递、分享。
前来分享的嘉宾不仅有学长,还有风尘仆仆归来的校友,他们把在大学里所历经的最真切的感受,和最大的困难,呈现给大家。此外还有两个家长分享场,始终人头攒动,不同的见解激发各种碰撞,气氛异常热烈,分享会结束的乐曲《回家》也驱不散高涨的热情,直到夜幕降临,包围的人群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分享会内外,家长、同学与嘉宾的密切交流、互留微信,时时处处可见——一方耐心解答,一方细心聆听。正是这种“传承”的精神,把世外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分享会关键词三:梦
在学长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梦想”。他们鼓励学弟学妹“做自己想做的事”,将自己追逐梦想的热情之火熊熊燃烧起来,不要因为困难、不同意见、或世俗见解而熄灭。兴趣和热情始终要成为选择的最大考量点。就算追梦过程历经坎坷,也不要轻言放弃,梦想本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探索,是厚积薄发的成果。在倾耳聆听了学长的追梦故事后,学弟学妹们也一定能怀着更坚定的态度与更坚持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IBDP追梦之旅。
分享会关键词四:爱
这是一场充满爱的分享会。请看下面这些数据:
分享会由升学组主办,学生会协办。学校方方面面的力量给予大力支持。共有87名分享嘉宾,分组做了细致的准备;共有51名志愿者学生参与主会场及15个分会场的志愿服务;共有超过700名本校学生和家长,涵盖本部、国际部两个校区,年级跨度从6年级至11年级,前来参加此次活动。因此,这亦是一场“爱”的分享。
“传经送宝,成就梦想”。愿世外学生鼓起希望的风帆,到五洲四海远航!
文:DP11(4)曹一诺
图:潘子艺、DP11(5)虞昌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