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
世外中学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12-11-06 15:16:56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47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

无痕教育  感受生命的灵动

   结合我校基本情况和育人特色,积极落实《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把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目标来引导学校各项工作,构建以生命教育为主线的校本德育体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生命中逐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培养爱心、优雅、大气,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我校实施生命教育的具体指导思想如下:

第一,全面落实《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纲要》指出,中学实施生命教育,最重要的是把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目标来引导各项工作,将生命教育元素整合在学校各项教学活动之中。

第二,灵活渗透世界外国语中学的办学理念。
以“P&P,C&C”(即“积极参与,努力实践;主动合作,勇于创新”)为依托,力求落实生命教育同时灵活渗透办学理念,使生命教育的具体实施更具灵活性、广泛性和普遍性。

第三,深度糅合世界外国语中学的育人目标。
我校的目标是“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将学校的育人目标与生命教育深度糅合,相得益彰地推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我校对生命教育的理解

生命教育应该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式,是各项工作的有机融合;

学校重在通过学生实践、体验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生命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全体师生,要给教师、学生温馨和谐的工作与学习氛围。

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育,关键是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

三、我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目标

针对实际情况,结合我校一贯坚持的“P&P,C&C”的办学理念以及“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我们从认知、情意、行为角度予以细化并提出了我校实施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

1、认知目标:由了解生命的可贵到尊重生命的思考;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明的精华。

2、情意目标: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社会关怀和正义关怀;自信自强,勇于进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理解生命多样性和多元化的价值观。

3、行为目标:增进学生自我发展意识,增强促进自我实现的能力;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体验生命的价值,增进生命的感动和感悟。

  三、实施“生命教育”的特色做法

(一)实施原则

在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我校遵循上海市《纲要》所提出的“四个结合”(即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自助、互助与援助相结合,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实践思路,进行了校本探索,基本形成如下四条实施原则。

1、互动共生原则。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既尊重教师个性与价值追求,不断强调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坚持把学生作为生命教育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形成平等民主宽松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相长,分享进步,和谐互动。

2、主体性原则。

生命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这一主体性原则,要强调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关注学生的可接受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欣赏学生的自主与创新。

3、综合性原则。

生命教育应该是各种教育元素融合以突显生命张力的过程。实施生命教育,要以课程为基础,将课内外活动作为重要渠道全面渗透。我们强调以生动有趣的活动跟进,让生命教育元素能够无声无息地全面渗透于有形的活动之中。

4、环境陶冶原则。

生命教育应该是温馨和谐、人文熏陶的过程。教育无痕,润物无声。我们通过以人文环境和教育氛围的熏陶,让每一位学生生命个体,默默地为周边的生活所感动,默默地为周边的人物所感染,以激励和鞭策自我的成长。

(二)实施方法与途径

我校生命教育的实施,总体上强调体验式方法的进行,鼓励学生主体的参与实践、体验与创新。具体方法有情境模拟、亲子考察、专家讲座、启发讨论、开展心理辅导等。

 

家校联动

 

校园文化

社会
实践
活动

 

专题教育

课堂教学(隐性课程)

课堂教学(显性教育)

 

生命教育


在落实生命教育过程中,我校牢牢抓住“提升教师生命教育素养,构建多条途径互补的生命教育网”。

要有机整合各种生命教育资源,构建包括学校、家庭、社会、自我四个教育支点在内的的综合教育体系(如图)。

1、提升教师生命教育素养

生命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提升教师生命教育基本素养,提高教师生命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是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前提。

(1)更新育人观念,提高生命教育的共识。

(2)完善学校管理,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

(3)注重教师个性,强化和谐团队的建设。

(4)通过各种手段,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

(5)鼓励教师创新,挥发生命教育的热情。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一)在基础型课程中通过显形和隐性学科渗透生命教育。

基础性课程是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基本保证。学校实施生命教育,无疑课堂是主阵地,教学是主渠道。

在显性学科中实施生命教育,发挥主导作用。

在隐性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形成无痕教化。

(二)拓展型课程中通过参与实践感受互动强化生命教育。

拓展型课程主要着眼于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的发展需求,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开设了15门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拓展课、选修课,在不同学科中全方位实施。

(三)探究型课程中以专题教育等形式全面完善生命教育。

我们把各专题教育纳入了探究型课程中,在专题教育中融合生命教育。专题教育形式具有周期短、针对性强、活动丰富的特点,能集中地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

3、在社会活动中实践生命教育

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出国门,开展国际交流,促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践行和体味生命的可贵,感受生命教育的厚重。

(1)有效利用教育实践基地,丰富社会实践形式。

(2)响应国家公益事业号召,开展各种互助活动。

(3)依托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4、在校园文化中浸润生命教育

校园文化的浸润教育中,我校充分挖掘了传统节日活动、社团活动、仪式活动、校园文化节等活动中的生命含义,开展了有滋有味的生命教育。

(1)以“感恩”为主题,结合各种传统节日,开展民族型生命教育活动。

(2)以升旗仪式为平台,结合社会发展热点,开展专题型生命教育活动。

(3)以社团活动为手段,结合外部团体资源,开展多元型生命教育活动。

(4)以四大节日为舞台,结合渗透办学理念,开展亲验型生命教育活动。

(5)以庄严仪式为媒介,结合师生亲自互动,开展感恩型生命教育活动。

(6)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结合世外精神塑造,发展无痕型生命教育活动。

5、在家校联动中升华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绝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更应该发动家长的参与,并提高他们参与生命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施的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