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健康
中学生消防安全自救自护安全常识
发布时间:2012-11-09 09:34:56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607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
 

            

人们在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如果使用不当或者管理不好,就会发生火灾,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建设造成巨大的损失。今年11月14日上午,上海商学院一女生宿舍发生火灾,四名女生从6层楼高的宿舍跳楼逃生,结果全部当场身亡,最小的一位女学生才19岁,不禁让人惋惜。

事故发生后,消防部门负责人向记者直言,缺乏消防安全常识,是这几位女同学遇难的主要原因。“其实她们有很多逃生的机会,但由于过度惊慌,都错过了。最终选择了一种错误的求生方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根据救火知识和逃生常识,在室内起火时,最危险的办法就是往阳台上跑,或者跳楼逃生。其实,在火起之初,如果4名女生能够沉着冷静的话,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切断电源,并采取集体行动将火势扑灭。即使不能扑灭,也应该相互合作,伏下身子寻找安全出口逃生,或干脆躲到洗手间关紧门等候救援。

    如果,这些女生当初具备安全意识,懂得用电常识,掌握本领的话,我想也许不会发生今天的悲剧。而这些意识,这些本领,应该从我们的小学和中学时代就已经具备。

接下来我们就先谈谈关于消防安全方面的知识。­

一、火灾的预防:

对于防火最常说的一句就是:隐患险于明火,防范重于泰山。可见预防工作对于防火的重要性。预防火灾应该注意什么?

 1.不玩火。有的同学对火感到新奇,常常背着家长和老师做玩火的游戏,这是十分危险的。玩火时,一旦火势蔓延或者留下未熄灭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

 2.爱护消防设施。为了预防火灾,防止火灾事故,居民楼、公共场所都设置了消防栓、灭火器、消防沙箱等消防设施,还留有供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的安全通道,要自觉爱护消防设施,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 

消防安全十分重要,

二、在家中如何注意防火?

     家庭中的火灾由用火不慎和使用电器不当引起,同学们要注意:

 1. 使用家用电器要符合安全要求,不乱拆卸,以免造成安全性能下降,引发火灾。

 2.使用发热的电器(如电熨斗)要小心,不可使其引燃易燃物品。

 3.电器使用完毕或人离开时,要及时关闭电源,以防电器过热而发生危险。

4.使用煤气器具要防止煤气泄露,使用完毕应关闭气源。

 5.煤气罐应远离火源使用;要定期检查,确保煤气设施及用具完好。

 三、在学校如何注意防火?

 1.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校,也不带爆竹等易爆的物品进入校园。

 2.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一些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执照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发生用火危险。

 3.不随意焚烧废纸等。

四、如果我们在宿舍或在教学楼中遇到了突发性火灾我们应做到:   

 1、保持清醒头脑,扑灭初期火灾。     

火灾发生时,一定要冷静地面对。假如火灾初起时就被发现,可趁火势很小之际,用灭火器、自来水等灭火工具在第一时间去扑救,同时还应呼喊周围人员出来参与灭火和报警。如有多人灭火,应进行分工,一部分人负责灭火,另一部分人清除火焰周围的可燃物,防止、减缓火势的蔓延。  

2、针对不同火情,寻求逃生良策。     

逃生开门前应先触摸门锁。若门锁温度很高,则说明大火或烟雾已封锁房门出口,此时切不可打开房门,应关闭房内所有门窗,用毛巾、被子等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同时利用手机等通讯工具向外报警。若门锁温度正常或门缝没有浓烟进来,说明大火离自己尚有一段距离,此时可开门观察外面通道的情况。开门时要用一只脚抵住门的下框,以防热气浪将门冲开。在确信大火并未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应尽快逃出火场。如果必须从烟火中冲出楼房,一定要用湿毛巾、衣服等衣物包住头脸,尤其是口鼻部,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以免受呛窒息。如果住在二三层楼,火势比较大被迫跳楼的话,也要向地面抛些棉被等物以增加缓冲。如果各种逃生路均被大火切断,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有条件的可向门窗上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也可向窗外扔东西、打手电以求救。无论什么情况下,确保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  

4、现在,我们不少同学住在高楼里。火灾发生时,千万不要乘坐电梯。因为电梯井直通大楼各层,烟雾很容易涌入电梯,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人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另外,在高温下电梯会失控甚至变形;救火时,水容易流到电梯内,会造成触电的危险,人很容易被困在里面危及生命。

5、人身着火自救方法:

如果身上着火,千万不能奔跑,否则会越烧越旺。一定要设法脱去衣帽,来不及可撕开扔掉,或者卧倒在地上打滚。如果其他人在场,可用湿麻袋、毯子等把人身上的火包起来,切不可用灭火器直接向着火人身上喷射。

6、预先熟悉逃生路线,了解掌握逃生方法。     

每个人要对自己学习或生活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做到了然于胸,熟悉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办法。这样,火灾发生时,就不会觉得走投无路。

7、发生火灾应如何报警?

如果发现火灾发生,最重要的是报警,这样才能及时扑救,控制火势,减轻火灾造成损失。

(1)火警电话的号码是119。在全国任何地区,向公共消防部门报告火警的电话号都是一样的。

(2)报火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单位或地点,讲清所处的区(县)、街道、门牌号码,还要讲清是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样。

(3)报火警以后,最好安排人员在附近的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通往火场的道路。

(4)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5)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应大声呼喊或采取其他方法引起邻居、行人注意,协助灭火或报警。

以上就是一些防火安全的小知识,可是要做到真正的预防就需要我们广大的同学们,加强安全意识,学会消防安全常识,这样才能给自己和其他同学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二、防盗安全知识       随着经济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手中的零用钱越来越多,手机、数码相机、mp3一应俱全。这就使社会上不法分子把目光盯住高校,有的抢劫、盗窃团伙专高校。一些师生又不按规定保管公、私财物,使犯罪分子作案很容易得手。另外还有的同学放松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养成小偷小摸的恶习,久而久之,滑向犯罪的深渊。以上这些都造成了大学里盗窃案件不断增加的一个不可轻视的因素,我们先看一则案例。     案例:2004年北京某高校保安人员抓获一名专门在高校行窃的犯罪分子,他在供述中谈到,我之所以到高校作案,一是高校门卫看守不严,进出方便;二是上午8至10点学生老师上课,治安防范薄弱,容易得手;三是大学生有钱,现金和手机等贵重物品多,得手后收获大;四是大学生丢东西后不及时报案,容易脱身。因此,他先后在海淀、朝阳等地区的高校作案30余起,获得赃物、赃款数万元。从以上不难看出大学里出现的盗窃案件大多数是由于个人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造成的,对自己的贵重物品不懂得仔细保管。那么在大学学校里具体发生盗窃案件特点和手段是怎样的呢?     1、溜门盗窃。利用这种盗窃手段而实施盗窃的发案地大多在学生宿舍,作案分子利用门未锁而溜进行盗窃。在室内有人的情况下,作案分子如果是陌生人,则会以找人或推销商品等借口来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作案分子如果是熟人,则会以找同学或串门为由,稍作攀谈后离开。大学生宿舍,几个人同往一室,相互间有很大的依赖性,在安全防范上大多数有麻痹的心理。同学们为了避免自己和他人的财产不受损失,要养成随手拿钥匙的习惯、随手锁门的好习惯,也要有一份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对其他人负责。     2、顺手牵羊盗窃。利用这种作案手段而实施的盗窃案件多发生在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院所。作案分子利用物品在、人不在,或物品在、人睡觉而伺机实施盗窃,作案分子除了一些惯偷之外,还有一些人见财起意而实施盗窃,所以往往还带有随机性。同学们在生活中应时刻提高防范意识,在各类公共场所,不要将自己的东西放在某处就离开或睡觉,书包及物品要随身携带,也可请同学看管,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3、利用钥匙入室作案。作案分子主要利用以前作案时盗得的钥匙或事先配好的钥匙开门入室盗窃。     4、利用信用卡(存折)进行盗窃。这类盗窃案件的作案分子大多是利用同学、朋友的特殊关系而得到被害人的信用卡(存折)及其密码,伺机进行盗窃。因为有关系好这层假象,所以这类案件还有一定的隐蔽性。     在这里提醒同学们要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不给作案分子提供方便,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密码,不要把他们熟知的如自已的生日等作为密码,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另外就是现金和贵重物品不要放在明处,大量现金要立即存入银行,随用随取,身上只留些零用钱,少量现金和贵重物品要锁在柜子里或随身携带,这样可以避免不法侵害的发生。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学生宿舍在以下的时间里最容易发生被盗案件:     1、刚入学,宿舍较乱时容易发生被盗。     2、放假前容易发生被盗。     3、假期,学生离校后,易发生撬门扭锁盗窃。     4、同学都去上课时容易发生被盗。     5、学生上晚自习,相邻的寝室无人,也可能发生被盗。     6、夏季开门,开窗睡觉易发生趁虚而入的盗窃。     7、学校举办大型文体活动,外来人员剧增时,发生盗窃的可能性也增加。

    三、防骗安全知识

      通过对大学生中一些常见被骗案件分析上看:一些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较高,但因他们踏入社会较晚,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法制观念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一些案件的发生。据统计表明:发生在大学生中上当受骗案件占学生中发生治安案件的75%以上。而这些案件绝大多数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思想麻痹、财物保管不当,轻信他人,交友不慎,由此发生的案件,有些造成学生的财产损失有些甚至危及大学生的性命安全。诈骗案件的发生,作案人一方面利用个别大学生容易动恻隐、怜悯之心。另一方面利用个别大学生贪图小利、爱慕虚荣的心理,靠编造谎言,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如假冒身份、骗取同情达到骗财骗物的目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进入校园,一些大学生通过上网结交朋友,由于缺乏识别能力有的上当受骗,尤其个别女生交友不慎,不仅被骗钱财,还为此遭到强暴或性侵害,甚至惨遭杀害。我们先来看几则案例:

     案例1:2004年5月,某高校石工学院03级学生陈××,在校外阳光商厦附近打电话时,有两个外地女青年与其搭话,并谎称自己钱用完了,父亲打算给汇些钱,自己又无帐号,想借帐号和储蓄卡用一下。我们这位同学欣然同意,结果帮助两个女青年从自己的卡上骗走了5000元现金,等这位同学发现自己上当时,那两个人早已不知去向。

     案例2:2005年9月,就在新同学报到的时间,一位外地来北京某高校报到的女学生,在郑州火车站候车室遇到一位男子,双方搭起话来,该男子自称在北京某高校任教。女学生感到很亲切,就把自己到北京某高校上学、学的什么专业以及她的好朋友王某同时考上北京某大学的什么专业等情况全部向这个男子讲了。那个男子说:咱们不坐火车坐飞机,我在郑州机场有认识的人,可以帮助买打折机票。于是两个人就坐出租车到了机场售票处,男的让女学生看着东西,他拿着女学生给的600元钱便一去不复返。女学生在原地等了很久也不见他的踪影,才恍然大悟知道上当受骗了。

     案例3:辽宁省某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的一名男同学,在网上结识了一位中南矿业大学的女学生,两人网上聊的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2004年暑假这位女大学生突然来到北京与这位男同学见面,在男同学这里吃住玩了半月有余,将男同学勤工俭学积攒的3500元花得所剩无几。外出时这位女生突然离去,从此再也没有露面,网上也没了信息。不久,校保卫部门接到湖南长沙市公安局的一份通缉才发现,原来这位女学生根本不是什么中南矿院的大学生,她偷了一个公司老板的钱之后潜逃到北京,藏匿在这位男同学的住处,时间长了怕暴露身份,因此外出时乘机甩开男同学逃之夭夭。

     以上三则案例充分暴露出当代大学生对诈骗防范意识的淡薄,对待陌生人很容易就相信陌生人的话进而受到欺骗,造成了财务的损失和身心的伤害。犯罪分子明明是很简单的伎俩为什么有些大学生在仍那么容易上当受骗?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加选择地结交朋友

     当今的大学生大多是从学校走进学校,进入大学后吃住在学校,每天过着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大多数学生喜欢结交朋友,但一些同学防范意识差,警惕性不高,容易听信陌生人的话,从而导致上当受骗。

     2、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判别能力

     在大学校园里,每个学生都可能遇到一些来访的老乡、熟人、同学,或同学的同学、老乡的老乡、朋友的朋友之类的人。然而,这其中有的是真,有的是假,可许多学生又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在不辨真伪的情况下宁可信其有而不信其无,而且有些学生常常把他人来访看作是自己的一种荣耀,这就给骗子以可乘之机。

     3、疏于防范是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

     据资料显示,在校大学生被骗取钱物,绝大多数是疏于防范。事实上,很多大学生(特别是新生)热情奔放,性格直率,经历的事情很少,没有处事经验,防范能力也比较差,大多数人被骗后方知后悔莫及。

     4、求人办事,成事心切,从而导致上当受骗

当前大学生容易被利用的心态一般为:急于求成,爱慕虚荣而无戒备之心;想经商助学而缺乏资金和经验;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而又没有门路;不经过自己劳动而想摇身一变为富翁等等;这些都是导致上当受骗的诱发心理因素。

     针对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骗术:

     1、通过上网聊天交友,取得信任后,编造谎言进行诈骗;

     2、假称自己发生意外,利用同学的同情心理寻机诈骗;

     3、以恋爱为名进行诈骗;

     4、编造学生在学校受到意外伤害,对学生家长及亲属实施诈骗;

     5、冒充学校工作人员诈骗学生;

     6、利用手机发短信息中奖诈骗。

     犯罪嫌疑人利用学生警惕性不高、入学时间短不熟悉情况、没有社会经验等弱点,轻易诈骗得手。在校生,尤其是新入学的同学们不要轻易相信任何陌生人进行的收费、帮助联系入党和推荐做学生干部等事情,遇事要先和辅导员联系或报告待弄清情况后再做也不迟。

目前手机在大学生中使用相当普遍,短信业务也成了手机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不法之徒乘机经常大量地往别人手机里发送代办文凭、证照及中奖之类的短信息,有些社会经验不足的同学便轻易相信,一步一步地走到犯罪分子事先设置好的陷阱中。俗语说天上不会掉陷饼,商品经济社会也不会有那样好事发生,同学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千万不要相信,也不要去理会这类短信息。

     四、其它安全知识

     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但忽视交通安全也会给人留下终身遗憾。每每提到交通安全我们的同学们都会摆出一付不屑一顾的表情,心里想着:那有什么呀?过横道的时候多瞅两眼什么不都有了!可交通事故也最容易出现在这几秒钟。咱们不用提那些众人皆知的例子,就拿咱们科大正门门前这条公路,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多少起交通事故了,受害的他们也可能平时也都知道过横道的时候要看看左右,也知道一般的交通安全知识,但是就在发生交通意外的那一刻,把遵守交通规则的事给忘了,给自己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也给他们的家庭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为了预防悲剧的重演,我在这里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则横过马路交通安全知识。当我们横过机动车道时,应当从行人过街设施通过;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应当观察来往车辆的情况,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不得在车辆临近时突然加速横穿或者中途倒退、折返,以免造成突发性交通事故。

另外随着网络的普及和高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大大提高,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快,真假难以识别,犯罪分子利用这些特点,在网上设置骗局诱人上当。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网络聊天交友和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他们课余生活的主要娱乐方式,针对以上问题大学生聊天交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聊天交友时,必须把握慎重的原则,不要轻易相信他人.

       1、在聊天室或上网交友时,尽量使用虚拟的E-mail,或MSN、OICQ等方式,尽量避免使用真实的姓名,不轻易告诉对方自己的电话号码、住址等有关个人真实的信息.

       2、不要轻易与网友见面,许多大学生与网友沟通一段时间后,感情迅速升温,不但交换的真实姓名、电话号码,而且还有一种强烈见面的欲望.

       3、与网友见面时,要有自己信任的同学或朋友陪伴,尽量不要一个人赴约,约会的地点尽量选择在公共场所,人员较多的地方,尽量选择在白天,不要选择偏僻、隐蔽的场所,否则一旦发生危险情况时,得不到他人的帮助.

       4、在聊天室聊天时,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网址链接或来历不明的文件,往往这些链接或文件会携带聊天室炸弹、逻辑炸弹,或带有攻击性质的黑客软件,造成强行关闭聊天室、系统崩溃或被植入木马程式.

       以上只是对安全知识做了一个简单的概括,高校象牙塔中的大学生难免面对各种危险:或是潜在的,或是明显的;或是因无知造成的,或是由于明知故犯带来的,只要我们时刻都有一种安全的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那么我们的大学生活将会在一片祥和宁静的环境下快乐的度过。同时学习和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将会使同学们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