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
清晨的第一本书
“姐姐我知道!”
“超级奶爸”
夕阳下的游戏
手牵手
送一窗缤纷给他们
团队的力量
又去到大山深处……
题记:大别山活动在DP部门今年已经是第五年开展了,每年的大别山活动都深深地烙印在同学们的心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年的大别山带给孩子们的又是怎样的一份回忆。
旅行的意义
——记大别山之行
Pre-DP10(1) 费麟
一、 欢迎
刚下车的时候,一瞬间被烈日的光辉和灼热感带进了另一个世界。
眯着眼看着校门口在老师带领下整整齐齐站成一排的小朋友们,我小心翼翼地踏上通往校门那条凹凸不平的坡道。在小朋友们的掌声欢迎下,除了感动,我还稍稍感到了他们的无奈。
他们肯定会想,又是一批来稍作停留的哥哥姐姐。
于是我在想,我能给他们带去什么不同。
二、 环境
站在寝室的阳台上,放眼望去,深吸一口气,周围似乎环绕着整个天堂。深深浅浅的绿在风中融合了颜色,光影斑驳成了初夏的风景。
住宿条件虽不能说差,但也不是住惯城市的我们能够轻易接受的。菜肴比较单一;早晚温差很大;小朋友们也常常吵闹得令人头疼。
但是只要在阳台上深吸一口气,所有的烦恼就都瓦解在了这片天堂里。
三、 老师
学校英语老师的发音有点奇怪——这在我预料之中。我听着听着在座位上窃笑了起来,还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跟着错误的发音念了一遍。
后来听说他们是山外面的大学生,跟我们一样是在支教,却是要在这个学校里留上好几个月,给这些学生力所能及的教育。
想着跟我们一样从城市来的那些老师在几个月的艰苦生活下仍未被抹去的笑容,再审视自己历时三天的经历,猛然察觉到了自己的肤浅。
后来每每看到这些老师和校长时,我总觉得自己恍惚理解了什么叫做坚强。
四、 孩子
第一天带领学前班小朋友玩游戏的时候,被他们的热情这把双刃剑割出了满满的欣慰与深深的头疼。小朋友在预计中的调皮与吵闹,却是在预计外的淳朴与率真。记得以前在上海各个社区也做过大大小小的幼教,小朋友听课都是人手一个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听厌了就把玩几下,游戏和不是费列罗的糖果奖励都是无用的努力。
但是对于这些孩子,一个简单的“123木头人”或者是一颗廉价的糖果就能让他们脸上露出最美丽的笑容,如同小小的天使一般,将我的那颗带着钢筋水泥气息的心染上纯粹的颜色。
每天下午,大家都坐在铺满尘土的台阶旁,逆着渐渐坠下的夕阳的光,认领几个小朋友讲故事。于是我就给两个胆大的小男孩讲起了鬼故事。俩人的头发上都滴着汗水,发尖在橘色的光里闪闪发亮。
我自知不会讲故事,可是简单的小故事被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里放出光芒的时候,我便感觉到了被人期待的喜悦。使出浑身解数讲完一个故事,得到“好听,再讲一个!”的真挚回应时,心里的满足感快要溢出眼眶来。
他们的眼神,如同最亮的光束,溶进血液里,温暖了身上的各个角落。
五、 牵记
他们说,旅行会使同学之间感情变好,一点没错。
月光下的舞会、费尽心思的联欢、对受伤同学的照料,一点一滴,汇聚成了同窗之间的扶持与牵记。同学之间,甚至是同学与老师之间,本存在的隔阂都慢慢融化,堆积成了日渐加深的感情。
六、 离别
离开那天中午,仍是带着灼热感的烈日的光辉,仍是那条凹凸不平的坡道。
不同的是他们不是整整齐齐地站在门口,而是随意地围在我们身边,摇着手喊着哥哥姐姐再见。
没有人哭。大家的脸上都是最美好的笑容。
七、 蜕变
我想,我们可能仍然没有给他们带去什么不同。仍是每年都会来一次的哥哥姐姐;仍是带上他们想要的糖果零食和捐赠物品;仍是给他们上各种各样的课。
其实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场不公平的交易。我们给他们展示的只有城市一隅,但是他们却毫无保留地向我们献上了他们所有的风光、人情、淳朴,我们又怎能奢望他们能得到比我们更多的经历。
这场旅行的意义早已经不限于给他们带去爱心。虽说是“大手拉小手”,最后却是他们紧紧握住了我们的手和我们的心。他们的浑然天成包围了我们作为城市人的娇生惯养,给了我们以乐观心态面对生活的认知,教会我们坚强,令我们完成蜕变。
而这场蜕变,我想,可能才是这次旅行真正的意义。
梦想与希望
Pre-DP10(5)班 施伊诺
在逸夫小学的、文具捐赠交接仪式的发言中,我曾这样说过:“……能够使大别山里你们的同龄人们,对外面的世界更加了解,对自己的梦想更加坚定,对自己的未来更加充满希望。”当时的我在说出这样的话时,是很没有底气的,我并不知道山里的孩子有什么梦想,也无法预测“外面的世界”是不是会给他们带来伤害而不是希望。我相信大多数人在出发的时候,都抱着百分之百的激情和真诚,想要把希望带给山里的孩子们,想要将“慈善”发挥到极致。在短短两天半里,我心里的种种疑惑总是不断地冒出来,我们到底带给他们了什么?我们有没有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希望与坚持?
山里毒辣的太阳使得我对原本最为期待的家访有了不少畏惧,无奈地与一行九人走上了山路,踩着地上高高低低的碎石,竟发现通知下来的“安排的比较近的家庭”,似乎怎么也走不到……将近一个小时后,我们一组四个人终于来到了家访的第一家。
大而空的屋子里,六年级的女生程凌霄和她已上了岁数的母亲为我们沏茶,然后一齐坐在我们的对面。没有任何经验的我们颇为局促,照着提纲上问了几个问题,发现她们实则非常开朗、淳朴,对我们没有任何戒心。聊得高兴了,我问道:程凌霄长大了想干什么呢?她没有犹豫,说:我想当记者。我一听,脱口而出:哇,我也想当记者。她腼腆地笑了笑,说,那我们一起努力吧。这个问题很快就被跳过了,在了解了她们非常普通的家境之后,我们很好奇,记者这个梦想从何而来。于是我们得知,程凌霄在长沙读大学的姐姐从小就在语言方面十分有天分,并且曾对妹妹说以后想要成为一名记者。程凌霄便是受到了优秀的姐姐的影响,也想要当记者,甚至想要出国,去很多地方,去看很多不同的人。我坐在窄得不太舒服的木凳子上,听着她说出这样一段话,不禁感到惊讶。或许是也有她姐姐的语言天分吧,程凌霄说的每一句话都很流畅,但也丝毫不做作,有一股打动人的力量。出于长期以来对记者这个职业的憧憬,我内心十分激动,我似乎可以看见这样一个来自大山深处的女孩在不同的地方,带着好奇的眼睛和好听的声音,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将这个世界呈现给其他人。
是一个六年级女孩子梦想的力量将我打动了。她口中所叙述的向往的生活,其实与我所憧憬的未来并没有什么分别。我确实清楚地知道她和我面前的现实是截然不同的,坐在那里,我们只能说,只要努力就可以。但走出屋子,我们也都知道对于山里的他们来说,要实现这样一个梦想有多不容易。
我听说许多孩子当被问到梦想的职业时,都回答了“老师”或者是“医生”,我猜想原因是他们那里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更先进有效的医疗技术。这样的梦想固然是令人感动甚至心酸的,但程凌霄的当记者的愿望——也许是夹杂着我的个人因素——更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动。我没有想到是,在那样一个相较于我们物资匮乏、思想滞后的地方,会有一个女孩子萌生出这样的梦想,这个梦想似乎与“回报”“感恩”没有太大的联系,而是一个非常单纯的,属于个人的梦想。或许它很难被实现,但它的存在,已经足以让我相信它无穷的力量。
我们能够给他们带去希望吗?我想并不能。一两句言语上的鼓励,如“努力就一定可以”,其实是苍白无力的。成堆的文具,最多只能节省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开销。留给他们的联系方式,如果我们在自己的生活里忽略了他们,到最后也只是他们破旧笔记本上陈旧的字迹。但是我看到了梦想,我幸运地看到了一个与我相同的梦想。这就足以让我相信,人生来平等,每个人都有拥有梦想的权力,虽然在现实面前它们的命运或许会有所不同甚至大相径庭,但它们的力量是一样的,它们的存在是平等的。凭借这一点,凭借梦想的力量,也许就可以有所改变。
微风带走了尘埃
Pre-DP10(6) 史雨知
经历了风风火火、大张旗鼓的准备与策划,我们终于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大别山支教活动。事实上,在满含期待与激动的准备过程背后,我开始担心大别山之行最终只会沦为一次外出放松的集体旅游,变成可以让大家在茶余饭后拿出来津津乐道的话题。于是怀揣着复杂的心情,我乘上了前往大别山的车……
尽管那里烈日炎炎,来自大山里的一阵微风却吹进我们的心坎。于我而言,我所收获的是一份深刻的触动,一份处事的态度。
初到黄龙小学,我好奇地打量周围的一切:一面褪色的国旗在旗杆上飘着,操场是一小片坑坑洼洼的黄土地,由破旧的一排矮房组成的几间教室,还有一个生锈的、悬挂在高处的摇铃。几个小女孩怯生生地躲在教室里不肯出来,胆大的男孩们在教室门口,叉着腰,好奇地看着我们。我原本以为需要花好一段时间才能够和大家熟识,可一切都比我想象的来得更快,仅仅是在一两个小游戏和自我介绍后,教室里便开始充斥着孩子们的欢笑。孩子们的身上具有一股浓厚的热情,当我说“下面由雨知姐姐来给你们上体育课好吗?”的时候,他们会开心地跳起来拍手齐声说:“好!”说实话,孩子们的这种对待所有事物的热情是我们很难做到的,或许我们会觉得这样很傻,可能会担心被身边的同学们笑话或议论。但孩子们没有这么多的想法,他们只会将自己内心的情绪直接地表达出来。在这样的氛围下,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正能量,浑身充满了动力。
还记得当天下午放学时,我向一个站在我旁边的小女生挥挥手并笑着说“姐姐明天再和你们一起玩”。第二天再到学校时,刚一下车,她就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扑到我的怀里亲切地唤着:“雨知姐姐你来啦!”我又惊又喜,根本没有想到她会有这样的举动,不知不觉也换上了和她一样大大的笑容。中午休息时,几个孩子主动牵我的手一起到教室里画画。一个小男孩拉着我蹲在地上,兴高采烈地用粉笔在地上画着小熊,画完问我好看吗。得到我的赞赏后他开心得跳起来。有时我远远地看着孩子和同学们欢快的身影,在阳光下,每个人脸上绽放笑容都那样灿烂,那样真实。我不禁想:这是一群多么单纯和善良的孩子,在这样一个简陋的环境里,哪怕画画被表扬了一句都会开心很久,这是一种多么简单的幸福!只要我们对他们表现出一点点的关心,哪怕是一个微笑,他们都会加倍的、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回馈给我们。相比之下,久居城市的我们有多久没为一件小事而真正发自内心地高兴了?也许他们不知道自己和城市里的孩子们相比,缺乏了多少物质上的满足。但正是这份“无知”,带给他们单纯的、无尽的、知足的欢乐。山里孩子们的乐观与快乐如一阵清爽的微风,包裹着来自城市的我们。尽管我们是这些孩子们名义上的小老师,但在某种意义上,这些孩子以行动感染我们,教会我们该用何种态度面对生活。
临走那天,我才真正感受到孩子们把我们看得有多么重要。稚嫩的哭声好像快要揉碎了我们的心,当孩子们问我“姐姐你以后还会回来吗”时,看着眼前正哭得伤心的孩子们,我多想满足他们,说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看你们!但这是我给不起的承诺,因为一旦我说下这句话,我知道孩子们会认真地记住这句承诺。因为他们就是这样认真地全情对待每件事、每句话的孩子。我无言,只能轻轻抱住他们……
我们坐上了返程的车,曾经的疑惑此刻早已荡然无存。我静静地回想着几天以来和孩子们的点点滴滴,孩子们让我学会了很多无法在课堂中学到的东西。他们教会我什么才是真正简单的幸福。事实上,久居城市的我们,往往不自觉地娇气、狭隘、急躁、自傲,如同尘埃般渐渐蒙上我们的心头。想到自己曾抱怨过许多身边的小事,曾内心复杂地看待很多事物,我不禁汗颜。孩子们的纯真、善良、热情,以及一份简单的幸福,这些态度与品质如一阵微风,轻拂我的内心。但愿这阵来自山里的清爽之风,能够久久地吹散我心头的尘埃,不会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