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少年故事——世外中学王今忆
发布时间:2016-02-29 14:41:39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747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

 

    每一个高中生心里都有一个想要改变世界的小小梦想。我们都觉得我们足够有自信,足够有能力去为这个世界注入我们的血液。我们开始做公益,想方设法地联系敬老院,联系学校,为他们带去我们的快乐和知识。

    我当然也一样,记得很小的时候一股脑儿把自己储钱罐里的硬币全部带到学校送给山区里的小朋友,也曾经翻箱倒柜找自己不要的衣服和书。后来慢慢长大,越来越发现他们其实缺的并不是金钱和物品,而是知识以及来自我们内心的、真挚的关爱。在大别山的一个星期支教后,我对这一点更是坚信不疑。在那里的一个星期,我们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给他们留下。这不仅仅只是我们的问题,这是现在大部分短期支教活动所存在的缺漏。

可是我在spark以及1803社团里,和那些孩子的故事却完全不一样。我们通过网络给孩子们上课,这样就可以把一个仅仅是短期的山区支教活动拉长为一个长期、持续的。在spark社里,我们一对一地向来自苏州的孩子们教英语,运用系统的教科书和课件以及生动的教学方式弥补他们在学校里英语教学的不足。而在1803的社团里,我们更注重的是对留守儿童心灵上的关爱,通过音乐和科学课的教学,拓宽他们的视野,敞开他们的心扉。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孩子,是spark社里来自苏州的小朋友。记得刚和他在QQ上见面的时候,彼此都很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开始,第一堂英语课也只是我一个人一直在干巴巴地讲,我的问题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而他的回应声音小到我根本听不见。第一次课就这样很失败地结束了。

我去反思为什么,想起很小的时候看到老师,也会很怕很怕看见就绕开走,而那个孩子每次看见我都对着我很小心翼翼地叫着“老师”。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跟他之间的交流才会很困难。所以我开始主动起来,用我的办法让他见到我不再像对老师一样那样害怕,而是能够敞开他的心扉:我让他见到我不用叫我“王老师”而是叫“贝贝姐姐”,也会在平时不上课的时候在QQ上和他聊聊天,聊聊各自的生活。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努力,我们在空间上的距离和我们内心的距离,都在一点点拉近。

有一天,让我非常惊喜的是,他主动来找我问单词读音的问题。记得在之前每次都是我上课的时候向他提问,而他经常性地跟我说不记得了。可是这次主动地问我问题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说明这个孩子终于不再害怕我,而是愿意在不明白的时候主动来找我提问。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1803的小孩唱歌从一开始的面面相觑到最后大家都能够响亮地唱出声来,每一步都是我们共同的成长。

我们之间的交流几乎每周都没有停止。相信这样的长期支教,在让我们这一代人完成公益的心愿的同时,真正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山区里的孩子们。我们的社团还会继续,就算毕业了也会尽我们努力将它传承下去,让这个理念和支教活动最大化发挥它的力量。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

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