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健康
孩子升中后的转变及如何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12-11-09 09:42:51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64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
 

   家长及时了解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中、小学教育的特征差异,是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的关键。中学与小学生活的要求是很不一样的:

转变一:新的学习环境及方式

*      离开熟悉的学校,对新校和设备感到陌生,缺乏亲切和安全感。

*      中学上课时间较长。

*      小学科目较少和简单,中学科目增多及较为艰深。

*      学习形式由较依赖老师的课堂讲解 和指导转为需要自发和独立思考。

   中学接触的同学,大都是陌生的,彼此不大了解。 (我听到一些六年级的学生在谈话时,常说我们小学如何如何,而讲到我们中学时就是世外中学,而没有我们了。对中学还缺乏一定的归属感)这要一个适应过程。中学和小学有很多不同了,我简单总结了一下:

a.学习方法的变化。

    小学科目内容浅,机械记忆多,形象思维多;中学科目多内容深,理解记忆多,抽象思维多。孩子在小学的学习一般比较被动,到中学则应主动学习,所以在学习方法上应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变化。

b.学习动机的变化。

    一般说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单纯,但中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开始考虑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把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升学、择业理想开始联系起来。

C.教师的教学管理方法上的变化;

   中学是书多、课多、教师多,管理与小学迥然不同。初中教师不象小学那样,许多事都是教师把着手“扶”过来的,而是培养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教师遇事会与学生一起商量,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d.中学与小学相比,学生支配时间的自由度增加。

  比如说不少学生没有就近入学这样,中学的学生上学时的路程比小学时远些,上学、放学在路上的时间增加了,因而接触校外的各种机会会更多、面更广,这对孩子的成绩既有利又不利。由此,家长除了要指导孩子支配好时间外,还应教育孩子在上学、放学路上不能贪玩,要按时到校,按时回家。有的孩子上了中学后,依旧沿用小学的学习习惯,特别是不善于进行时间管理,学习上欠“债”,一步掉队,步步落后,使学习的困难一天比天大,最终可能放弃。

转变二:新的社交圈子

*      惜别小学同学,结交中学新朋友

*      与朋辈交往及电话增加

*      争取友群认同,建立地位

*      课外活动繁多,社交圈子扩大

转变三:生理及心理的成长变化

*      注重外表、仪容

*      要求独立自主

*      寻找建立理想的自我形象

*      自我意识逐步增强,有明显的成人感

*      学习兴趣比较广泛,伴有较大的个人随意性

*      情感比较丰富,带有较大的波动性

*      对异性产生好奇

a.少年期的孩子在生理上有三大特点:一是身体长得快;二是能量代谢快、精力充沛、活动量大;三是萌动性大,好奇心强,易受外界影响。

b.初中学生在心理方面化也很大,知觉的目的性、精确性、概括性日益提高;注意的发展也更具有意性、稳定性、选择性;记忆的目的性加强,兴趣广泛而我有选择,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要地位;情感表现丰富强烈,好冲动而不拘小节。性意识觉醒,自我意识增强。

c.个性方面的变化;

小学生在感情上较多依恋老师,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的权威是绝对的,到了中学,则开始树立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评价别人包括老师的能力大大发展,有要求独立办事,摆脱家长和教师的倾向。

 

    面对这些变化,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我提一些建议,希望能有帮助。

    现在的孩子喜欢听赞扬,崇拜英雄和先进人物、明星人物,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不愿意大人管头管脚,最喜欢与同龄人的交谈,中学老师根据他们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各位家长不要错觉小学紧,中学老师松,不了解其差异,不及时调整,孩子会产生散漫的习惯。

(1)  帮助孩子克服依赖性,增强自律性,学会自治自理,逐步适应中学的管理模式

进入中学,教育界方面都提倡家长要果断地给孩子第二次断奶,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一定要适当地给孩子分配家务劳动,不是“只要读好书,其他的我们全包”,鼓励孩子多参加些活动,增强处事能力,孩子对消费有要求,作为家长,一般满足,但要告诉孩子,勤俭节约,零用不要太多,不要与人攀比。

    举例:我前两天和一位初三的学生谈心,这个孩子脾气比较暴躁,碰到一小点问题就发脾气,那天他在学校发生了一些事情,他妈妈和他打电话他挂她妈妈的电话,语气很不好,而和他聊的过程了解到他的课程表是他妈妈帮他打的,初三了,这还需要妈妈帮你做,他说妈妈嫌我抄的不好看,她要打她就打了,我想为什么这个孩子处理问题总是会发脾气,我想与父母的包办肯定有联系,只要你学习,其他都顺着他,他不如意或不知该怎么办,那就发脾气,父母去给他解决。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谈到学习习惯有很多方面,各位家长也很有经验,和家长分享一下我认为很重要的三方面。

a独立完成作业

独立完成作业很重要。相信各位家长都有经验,有的作业有一定难度,一时做不出,家长也不要轻易将答案告诉孩子,而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必要时可以指点解题思路,这样,才能使孩子真正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独立完成作业,即使做错了,经过老师的批改和纠正,也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部分家长中出现的陪读或代做作业的做法,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教育专家们认为,家长不适当地过度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会影响孩子自我训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乃至于最终影响孩子的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b、合理支配时间

学生在学校里按照课表安排课程活动,在家里也应该有相应的安排,所不同的是不必像课程表规定得那么具体,只须规定学习时间量。不要以为孩子一直坐在书桌边便是好事,学习和娱乐休息的时间都要有,毫无目的或装模作样的学,长时间的话就会学习效率低下,同时不要经常把娱乐休息作为奖赏或者惩罚,那学习就变成痛苦的事了,学习会很被动了。

c、设疑、解疑

   要鼓励孩子解除顾虑,学习上不要羞羞答答,要设疑、解疑,学习要有自学能力。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其实在学习上很盲目,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不懂,什么地方需要加强。我带过的一个学生,开始这个孩子也没给我特别的印象,但开学不久,她主动找地理老师问有没有时间给她补课,她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都圈出来了,地理老师很高兴,因为很多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不重视,想她这样的真是很少。这个孩子就有这样良好的习惯,有问题都会记下来,并且会想要及时解决,很多老师都很欣赏她,很乐意和她讨论问题,当然她的成绩很好。让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带着疑问去上课,效果肯定很好。

 (2)帮孩子重新找回自信

    进入我们学校,我们各位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心态失衡,定位不准。

 我们有些孩子从上学开始就一直很优秀,各方面都出类拔萃。但上中学后由于开始不适应新环境,再加上上的中学好学生多,大家竞争比较厉害,许多同学成绩不分上下、难分高低,孩子的优势就弱了许多,如果还经常测验得60分、70多分。孩子的自信心一下子就没了,有时孩子考得不错,但他仍不自信,总觉得太多的不定数,好像结果已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了。进入中学总有一段时间会找不到自我,职位、学业、交友中与小学相比有从云端跌落地面的感觉——难免就定位是差生、笨、不是学习的料等那就可能造成他想放弃。

   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他们。比如家长可以把她小学时的各科卷子拿出来让她比较,让她知道中学的知识和小学的比有很大差异,并不是她的能力差了,而且把她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容易出错的知识汇总分类进行对比,以强化理解和记忆,同时加强一些基本功的训练。这样,逐渐地稳定下来,就会找回自信心。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该怎样去做就能更好,家长千万不要与别人比较孩子,鼓励孩子不要灰心,刻苦勤奋。已经有六年级的孩子和我谈过妈妈以前不会,但现在总在我面前说别人家的小孩子多优秀,我很沮丧。

3) 教会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

*      争取友群认同,建立地位

*      课外活动繁多,社交圈子扩大

   进入初中后,孩子对友情会很注重,所以处理好人际关系很重要,家长一定要重视,学校、家长都要教育,家长要教会孩子择友原则,分清是非,小事上不要斤斤计较,要大度些,学会宽容,孩子才会与同学相处愉快,在班级中也会得到同学的认可,对孩子的自信心健康成长都是有益的。家长应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为班集体多承担义务和责任,孩子为集体做事一方面锻炼他处理问题能力,同时也是人际交往的锻炼。我认识的一个孩子,很单纯的女孩子,学习做事都很认真,但让老师没有想到的是,春游同学分组自由组合,尽然没有人愿意和她一组,原因是和她没有共同话题,后来发现这孩子很想与人交流,只要有和老师单独交流的机会,她会不停地问很多问题,但事实上她不知道要和别人说什么,我当然看到是一个很好的孩子,但她并不开心,我们只注重成绩就看不到她的需要。

其次,家长要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家长要尊师重教,鼓励孩子与老师做朋友,我建议家长能遵循一个原则,学校和老师的要求肯定有时会和各位家长有差异,但希望你们不要在孩子面前发表负面意见,能够正面引导。因为我们深知,如果您的孩子不喜欢她的老师,她的学校,那么她就不可能喜欢学习。一旦有抵触甚至厌学的情绪,那就糟了。我们家长可以有很多方式和我们老师沟通,老师也会犯错的,希望你们能及时和我们沟通交流,但在孩子面前应该鼓励孩子与老师做朋友,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要求,让孩子对学校多一份了解,对老师多一份感激,让他对自己的学校和老师有认同感归属感,他们才会有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此外还建议各位家长也需要让老师了解孩子在校外的情况,使对孩子的教育和辅导更有时效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最后,进入初中后,孩子将步入青春期,朋友对他们的影响会很大,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对于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有益的,这方面希望有机会细谈,今天不多讲。

六年级的适应期很快会过去,紧接的各位家长将面临的是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会感受到与孩子交流的困难,交流方面的小窍门请注意一下。

1、减少以偏概全的表达: 如“你为什么总是…”、“你从来不… ”,孩子不能容忍被父母误解,所以只对眼前、当下的事件做表达。

2、少用“你…”的讯息,多用“我…”的讯息

   前者是一种责备的语气,如面对晚归的孩子,一句“你为什么这么晚回家!”,亲子沟通孔道一定就此打住,转换成“我很担心你晚回来…. ”,让父母的爱以关心取代责备。

生气时忌说重话:父母要多学习情绪管理技巧,生气时特别忌讳一些重话,如「有种你就不要回来!」、「早知道当初就不要生你!」…..。此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孩子极可能赌气而产生无法挽回的结果。

3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挂在嘴边。家长重复这种无效的方式只能让孩子更厌倦学习,产生精神沟通障碍,回避与父母交谈;

4父母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