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校园新闻
探索以评促学 实践多元评价——记徐汇区多语种教学研讨暨世外中学课题展示
发布时间:2025-03-07 09:43:55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10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0.1

 2w.jpg

3月5日上午,徐汇区多语种教学研讨暨世外中学课题展示于上海市世外中学国际部开展。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关键语种教研员郭侃亮老师、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英语教研员兼关键语种教研员朱世玮老师莅临现场指导。来自民办位育中学、工商外国语学校、西南高中等兄弟学校的关键语种教师出席本次活动。世外中学二外学科组长王静老师主持本次活动。

课堂展示:创新教学,提升素养

       活动伊始,世外中学谭雯倩老师以一节别开生面的“十一字诗(Elfchen)”公开课拉开了帷幕。谭老师巧妙地运用游戏导入,迅速带领学生回顾了Elfchen的核心特点,成功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随后,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精心创作的十一字诗,台下的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观看,并认真填写组间互评表,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在老师引导下,各小组汇总意见,达成共识,针对反馈进行改进,并再次展示优化后的作品。最后,学生们依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借助“五指”反馈图,对自身学习过程进行深入自评与反思。

说课评课:深度剖析,助力提升     

课堂展示后,谭老师阐述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充分践行了“教学评一体”的理念。学生在组间互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对知识的理解,更在反思与改进中优化了作品,实现了学习能力的飞跃。“评价先行”是本节课的又一亮点,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发放并详细解析互评表,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的放矢,时刻围绕评价指标展开思考,从而有效提升了作品质量。此外,本节课的评价体系极具创新性,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维度,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评价,为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接着,市关键语种教研员郭侃亮老师对本课进行了精彩点评。他对世外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谭老师营造的热烈课堂氛围以及诗歌创作这一富有新意的主题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郭老师也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建议。在作业设计方面,他建议教师可以依托“单元”进行整体规划,使作业更具系统性和连贯性;在评价内容上,他提倡纳入“多模态话语分析”、PPT制作等多元评价方式,进一步丰富评价维度;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他鼓励学生利用AI赋能创作,为教学创新带来更多可能性,为教学革新指明了方向。

课题分享:深耕细作,成果丰硕

随后,世外中学倪思遥老师对“课题内容与研究过程”进行了分享。课题组立足国家课程标准、IB-DP课程要求以及各语种特色,精心制定了能力分级体系,设计了丰富多样的作业类型,并形成了实用的作业示例集。在评价模式上,课题组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创新评价模式,将传统评测与人工智能评测相结合,将等第与分数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方式。在实践研究中,教师们深入课堂,归纳整理评价体系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实施技巧,不断完善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形成了“行动——反思——改进”的闭环模式。

世外中学岳心儒老师对本课题产出的两篇论文进行了分享。《促学评价视域下中学关键语种作业设计》一文深入探讨了中学关键语种作业设计的策略、作业反馈的评价方式以及促学效果的分析,为中学关键语种教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而《高中法语议论文写作教学评价工具的设计与应用》一文则以议论文写作为例,详细阐述了五个环节的评价工具设计与应用过程,并让学生参与共建评价标准,通过同伴互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高中法语写作教学评价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世外中学邹佳仪老师分享了“西语口语行动研究”的成果。通过优化评价量表、分层反馈方式以及将课堂与作业相结合的创新举措,邹老师不仅显著提高了学生口语成绩得分率,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改善了学生的学习认知策略,有力地证明了多元评价在提升学生口语成绩方面的有效性,为西语口语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

总体评价:肯定成果,展望未来

活动最后,徐汇区关键语种教研员朱世玮老师对课题进行了全面评价。她对课题组成员的辛勤付出和丰硕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称赞课题既跨学科又跨语种,兼顾传统测评与信息化技术辅助测评,极具挑战性。同时,她指出在课堂中,教师应尽量减少介入“组内互评”,放手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提出质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最后,朱老师对课题组提出了更多期待,希望课题组继续深入探究,使评价内容更加精细化,将“促学评价”不仅体现在作业中,也要在不同课型中进行转化运用,为更多教育同仁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推动教学评价迈向更高水平。

此次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共同成长的优质平台,为多语种教学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路。与会教师们一致认为,评价不仅是教学的“指挥棒”,更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课题研究,优化评价体系,探索更多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多语种教学迈向更高水平,助力学生在语言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教育力量。

摄影、供稿人:倪思遥

审核: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