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校园新闻
以科技之翼守护生态之美,探索生命教育新维度 ——记‌世外中学科技节AI+鸟类探究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31 13:18:05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219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

鸟AI.jpg

2025年3月10日,世外中学以"世外智启新元 AI创领未来"为主旨的校园科技节正式启航。本届科技节涉及多门学科,采用项目化的活动形式,其中AI+鸟类探究活动创新打造鸟类研究系列课程,通过"三维一体"的实践场景设计,将生命教育、科创思维与生态责任深度耦合,彰显学校"中国心、现代脑、世界眼"的育人理念。

‌田野求真:数字工具赋能科学考察‌

3月14日,世外中学科技节系列活动“AI+鸟类探究”走进中环绿廊。在校外生态专家及跨学科组金铱鈫、唐琳清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手持智能观测设备,开启了一场融合数字技术的科学考察‌。活动中,师生借助人工智能观鸟应用实时识别鸟种,记录鸟类行为数据。镜头下,麻雀群聚觅食的灵动画面、珠颈斑鸠颈间“珍珠”的纹理细节均被高清捕捉;定向麦克风则清晰收录了乌鸫婉转的鸣唱,AI声纹分析系统同步解析其声调规律‌。蒋教授现场演示如何利用云端数据库比对鸟类特征,为生物多样性探究保留动态样本‌。

六(6)班学生冯星然记录下本次观鸟之行的感受:“中环绿地观鸟之行,是一次与自然的亲密对话,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此次活动以田野为课堂,以数字为桥梁,让科学考察在技术赋能中焕发新生机,诠释了“科技向善”的生态教育理念。

‌学术筑基:跨学科讲座重构生态认知‌

3月21日,学校举办"认识身边的鸟类朋友"主题科普讲座,特邀生态专家蒋教授主讲。讲座通过生动的音视频资料,带领同学们探索城市常见鸟类的生态奥秘。

蒋教授以辨识度极高的"四大金刚"——白头鹎、乌鸫、珠颈斑鸠和麻雀为切入点,结合高清影像解析鸟类特征与习性。现场播放的婉转鸟鸣引发热烈讨论,八哥、琴鸟等特色鸟种的展示更将气氛推向高潮。活动中,教授不仅传授观鸟技巧与数字设备中人工智能观鸟应用的使用方法,更通过骨骼标本展示揭示鸟类飞行奥秘,深入浅出地讲解羽毛特征辨别、生物进化原理等专业知识。

讲座通过“声波溯源-结构解构-生态干预”逻辑链展开,当七6班学生朱洛颜在笔记中写下“每个物种都是自然史诗的注脚,让每一种生命都能在这片蓝色星球上自由地绽放光彩‌”。这场科技与生命的对话已悄然播下生态守护者的智慧火种。

‌场馆浸润:标本馆里开启生命对话‌

3月28日,“AI+鸟类探究”活动走进生物标本馆,同学们在专家和跨学科组金铱鈫、唐琳清、曹思源老师带领下开启生命探索之旅。馆内150余种鸟类及濒危物种标本中,“四大金刚”的羽毛结构与“勺嘴鹬”独特的匙形喙成为焦点,同学们结合野外观测数据,探讨AI在生物特征识别及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应用场景‌,参观过程中“标本制作工艺”“鸟类保护色原理”等问题接连涌现。外请专家也以生物保护色为例,解析自然界的“生存算法”,启发大家将仿生学与AI算法相联结。六6班学生冯星然感叹:“在这里,让我认识到了生命的珍贵和神奇,走进它们、了解它们并呵护它们,才会让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绚丽多彩。”‌

在科技节系列活动中,学校刻意打破课堂边界,构建'问题发现-技术应用-价值思辨'的完整探究链。当学生能独立发现问题研究鸟羽结构,能够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规划生态廊道时,他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创新的思维方式与社会担当。

本次科技节生物系列活动共形成数几十份生态研究报告和绘制数百份自然笔记。作为stem+研究项目合作学校,世外中学持续以项目化、跨学科学习为载体,通过"教室+自然+社会"的三维育人空间,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与科创素养的生态公民,让教育在真实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焕发生命力。

撰文:六3 韩梓芊、六6 冯星然、七6 朱洛颜

摄影:潘子艺、金铱鈫、唐琳清

审稿:王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