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上海市世外中学舞动灵感2023开幕式“舞动灵感”是上海市世外中学IBDP视觉艺术学生的毕业作品展的名称,首次举办是在2012年。在经历了疫情三年的停顿后,“舞动灵感”再次重启并于2023年4月4日在浦北路988号康健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开幕式。这次的作品展一共有16位学生参展,其中IB学生13位,AL学生3位。本次活动经世外学子们前期的充分准备,在学校、康健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下成功举办。开幕式邀请到上海市世外中学校长厉笑影女士,艺术课程主任沈岭先生,23届视觉艺术学生代表李斯荃和戴齐,以及家长代表、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电视节目主持人曹可凡先生莅临现场致词。厉笑影校长在致辞中对支持艺术教育发展的康健街道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强调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后疫情时代,艺术所带给人的精神力量越来越显著。牵动着想象力与创造力,艺术教育启发了学生们对于自我、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艺术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触动人们的内心,让人们汇聚在一起,感受彼此之间的情感共鸣!”厉校长说。这届视觉艺术学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起伏,陪伴他们两年成长的沈岭老师坦言道:“这届相当不容易,是我最最担心的一届。好在看到一个个作品挂出来,心终于放下来了。”对学生的关切以及创作进展的关心溢于言表,沈老师还对每位学生的辛苦付出和执着地坚持表示了赞许:“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一次次探索和成长。”作为即将开始新的旅程的艺术学生,李斯荃和戴齐总结了自己两年的课程学习:“我们在模糊不清的探索中,寻找自己的光点。我们学习了绘画、雕塑、摄影、设计等各种技能,更重要的是,我们深刻领悟到了艺术的意义。”回顾过去收获颇丰,她们满怀信心地展望着星光璀璨的未来。对于她们来说,毕业并不是结束,而是崭新起点。面对未来,VA生们会张开双臂、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家长代表曹可凡先生对同学们的美学认知给予了认可和赞赏。“在每一幅作品中,我都能看到你们内心纯净的流露。”他认为,对审美的感知力决定了一个人的胸襟、眼光与格局。通过学习艺术,学生们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内心变得开阔、包容和深邃。曹可凡先生对学生们寄予了美好的期望:“无论你们遇到怎样的困难,都可以站在泥潭里,仰望星空,仰望蓝天。希望艺术永远陪伴着你们。”开幕式由DPVA12年级的施琪钰及何思玥两位同学主持。开幕式之后,到场观众纷纷开始欣赏作品。艺术家们在自己的作品前与观众交流作品的故事与灵感,讨论他们对社会文化的理解,对自然环境的反思,对自我存在的探索,以及自身的困惑与成长。在这短暂的夜晚,人们的思想彼此启发和鼓舞,一件件作品中迸发出欢跃的灵感,汇聚在展览的空间里,交织成绚丽的风景。这就是艺术的力量。文:DPVA24届(11年级)曹可萱图:潘子艺老师DPVA24届(11年级)汪润琪、胡蕴杰
-
2022级学术发展荣誉课程导师见面会暨启动仪式圆满举行2023年3月28日,17:00,高中部2022级学术发展荣誉课程导师见面会暨启动仪式在分部校区教师休息室成功举办。经过多轮筛选,2022级52名入选同学以及特邀校内校外导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特邀的高校导师代表有王宇兴老师(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教授)、张蝶青老师(上海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和芦银华老师(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在启动仪式上,任洁副校长首先发表致辞,讲述了学术发展荣誉课程的发展历程,鼓励同学们在科研道路上不怕挫折,敢于坚持,勇于创新,以实现学术目标。她还对同学们寄予了殷切的希望,期待他们在未来的学术生涯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随后,2021级优秀学员卢臻涵和高晟远同学结合自己去年的项目经历分享了高校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挑战和收获。他们以真诚的态度和生动的案例为2022级入选同学传递了宝贵的经验。在高校导师分享环节,王宇兴老师强调科研精神重在踏实,认为一个优秀的科研者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芦银华老师分享了自己做科研的感悟,提到了科研工作需要热情和毅力;张蝶青老师谈论自己带学生的经历,鼓励同学们要有创新精神,具备“思想脑、发现眼、灵巧手”。接着,任洁副校长为王宇兴、张蝶青、芦银华三位高校导师颁发了聘书,感谢他们对学术发展荣誉课程的支持与指导。校课程处主任助理冉陶婧老师宣读入选学生名单,由各学科组长为2022级入选荣誉课程的学生颁发了实验手册,寓意着学生们正式踏上学术探索之路。在2022级学生代表发言环节,应瑞轩同学结合自己在各个筛选环节的感悟发表了演讲。他表示将珍惜这次宝贵的学术发展机会,努力钻研,不断进步,并鼓励其他同学们同样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术挑战。活动最后,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合影结束后高校导师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同学们有机会向导师请教问题,获得更多实际操作和科研方法的建议。高校导师们也为同学们提供了许多鼓励和指导,为他们未来的学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次2022级学术发展荣誉课程导师见面会暨启动仪式的圆满举行,标志着新一届学术发展荣誉课程正式启动,为学生们的学术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同学们不断挑战自我,勇攀学术高峰,为学校和社会做出更多杰出贡献。撰写:林德徐摄影:李志刚审稿人:冉陶婧
-
2022级学术发展荣誉课程导师见面会暨启动仪式圆满举行2023年3月28日,17:00,高中部2022级学术发展荣誉课程导师见面会暨启动仪式在分部校区教师休息室成功举办。经过多轮筛选,2022级52名入选同学以及特邀校内校外导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特邀的高校导师代表有王宇兴老师(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教授)、张蝶青老师(上海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和芦银华老师(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在启动仪式上,任洁副校长首先发表致辞,讲述了学术发展荣誉课程的发展历程,鼓励同学们在科研道路上不怕挫折,敢于坚持,勇于创新,以实现学术目标。她还对同学们寄予了殷切的希望,期待他们在未来的学术生涯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随后,2021级优秀学员卢臻涵和高晟远同学结合自己去年的项目经历分享了高校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挑战和收获。他们以真诚的态度和生动的案例为2022级入选同学传递了宝贵的经验。在高校导师分享环节,王宇兴老师强调科研精神重在踏实,认为一个优秀的科研者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芦银华老师分享了自己做科研的感悟,提到了科研工作需要热情和毅力;张蝶青老师谈论自己带学生的经历,鼓励同学们要有创新精神,具备“思想脑、发现眼、灵巧手”。接着,任洁副校长为王宇兴、张蝶青、芦银华三位高校导师颁发了聘书,感谢他们对学术发展荣誉课程的支持与指导。校课程处主任助理冉陶婧老师宣读入选学生名单,由各学科组长为2022级入选荣誉课程的学生颁发了实验手册,寓意着学生们正式踏上学术探索之路。在2022级学生代表发言环节,应瑞轩同学结合自己在各个筛选环节的感悟发表了演讲。他表示将珍惜这次宝贵的学术发展机会,努力钻研,不断进步,并鼓励其他同学们同样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术挑战。活动最后,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合影结束后高校导师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同学们有机会向导师请教问题,获得更多实际操作和科研方法的建议。高校导师们也为同学们提供了许多鼓励和指导,为他们未来的学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次2022级学术发展荣誉课程导师见面会暨启动仪式的圆满举行,标志着新一届学术发展荣誉课程正式启动,为学生们的学术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同学们不断挑战自我,勇攀学术高峰,为学校和社会做出更多杰出贡献。撰写:林德徐摄影:李志刚审稿人:冉陶婧
-
世外学子在英国数学高级挑战赛突破自我再创佳绩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祝贺世外中学学子在2022年英国数学高级挑战赛(SMC)中取得佳绩!喜报Senior Mathematics Challenge(SMC)英国数学高级挑战赛是由英国数学协会举办,面向12年级(高三年级)及以下年级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充分调动逻辑思维,精确且流畅地使用数学技巧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具有挑战性和灵活性,通常涵盖代数与函数、几何、数论、排列组合等高中数学知识点,是BMO的前置测评活动。大赛回顾世外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不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语言能力的环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锻炼理科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平台,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2022年10月05日举行的英国数学高级挑战赛(SMC)中,世外学子展现了卓越的数学能力,一共有95名同学参与比赛,共收获72块金奖和14块银奖,金奖率为75.79%。得分前十名的同学名单为:应瑞轩、刘佳益、刘恬、唐嘉佐、周思媛、牛海纳、唐瑞宏、施博文、彭佳宜、张亦弛。恭喜所有获奖的同学。世外为学生提供各式各样的平台与机会,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本学期,数学组正在开展每周一题的活动,提供系统的竞赛培训,帮助学生开拓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些活动过程中,理解数学的本质,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知识是没有边界的,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拓宽我们认知的边界。世外中学致力于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探索氛围,鼓励学生们在实践中成长。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信通过一次又一次勇敢的尝试,同学们一定能够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收获。撰稿:于安审稿:徐庆林
-
育德入心,成德于行 ——记2022年世外中学高中部年级活动金桂飘香的时节,世外中学高中部同学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中亲身实践、收获成长。他们与集体并肩同行、在田野里“消化”书本、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在合作中凝聚集体、在挑战中磨练品格。10年级:奋勇拼搏展军颜 携手共进绘灿烂世外中学10年级同学在东方绿舟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军训活动。对全体新生而言,这是一次对综合素质的锻炼,更是对精神意志的磨炼。在三天的活动中,同学们经历了队列训练,学习了武器使用,始终对训练任务一丝不苟,对国家军事实力心怀敬畏。从军姿保持,到队列口令,再到齐步行进,在困难面前,同学们都不曾退缩放弃,逐渐做出越发整齐的转身,踏出越发响亮的脚步。会操展示时,每一位同学都身姿挺拔,动作干脆,口号嘹亮,以庄严肃穆的态度完成每一个指令,为三天的军训、为自己的努力,画上完满的句号,展现出十年级同学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训练之外,新生首次参与集体住宿生活。三天两夜的经历助力少年的成长,加深了大家对彼此的了解,也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同学们的自律性在潜移默化中加强,集合到位越发准时;自理能力也得到提升,整理内务逐渐从容。这三天中不乏师长同学相互关心的温暖场景,更充满每一个人为集体全力以赴的坚定姿态。同学们心手相连,汇聚成一个和睦友爱的大家庭,铸成一个坚不可摧的营。军姿飒爽,青春飞扬。强国有我,不负韶华。三天的训练之中,同学们不仅锻炼了坚毅品格,更领略着军人的钢铁意志、震撼于祖国军事力量的强盛,也增强了国防意识、集体凝聚力与战斗力。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不畏艰难,乘风破浪。他们已经整理好了行装,也即将踏上追逐梦想的旅途,用热爱,用汗水,书写下美好青春的华章。11年级:古镇之路寻文化青春之旅赞年华世外中学高中部11年级的同学们和老师们在上海朱家角古镇开展了素质拓展活动。同学们在此次外出活动中感受着江南古镇的柔美,沿着青砖瓦房行走,沉浸式体验上海本地特色文化,在定向赛的任务中展现出了出色的团结协作能力与拼搏奋斗的坚毅品质,彰显了11年级同学的阳光面貌与青春活力。富有挑战、有趣丰富的定向赛任务等待着蓄势待发的同学们一步步完成任务“打卡”。宣布活动开始后,同学们便在古镇老街上来回穿梭,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深入体验了朱家角当地的文化。在描摹秋叶、对水写诗等系列活动中,同学们奔走在石板路上,感受初秋的凉爽,沉浸于江南水乡的秀美和底蕴文化。中午时下起的雨并没有阻挡同学们的热情参与。在既考验体力又锻炼智力的定向赛中,各小队在争分夺秒比拼速度与实力的同时,通过礼貌有效的沟通从当地居民中获得了任务的线索,展现出出色的社交能力。同学们互帮互助、融入团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实践。比赛告一段落后,同学们开始流连于古镇水乡。砖木结构、风火山墙、飞檐翘角和粉墙黛瓦,诉说着古建筑的细节美感和人文内涵,传递着中国的传统智慧与建筑美学。“长街三里仍在,烟火千家水边”,石拱桥连接起的,是江南水乡的人情风貌,影映着两岸人民勤劳奋斗的身影。坐在乌篷船里听悠悠摇橹声,领略千年古镇的韵致,这一切给我们留下了最美的水墨江南记忆,印下最浓烈的文化情怀。韶华倾负于美好的青春之行,挑战赛的一路上留下了属于同学们的难忘印迹。我们定将此美好回忆化为动力,迎接一切前行路上的挑战,风雨兼程砥砺前行!12年级:青春筑根颂成长,叶志鸿鹄向远方丹桂飘香、秋雨绵绵,十二年级的同学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成人礼。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们洒下欢笑、收获快乐、呼吸梦想。我们齐聚在绿意盎然的田野,怀着对十八岁的祝福和愿景,共同画下十八岁的开端,埋下温热的愿景与坚定的深根、盼其萌芽生长;点燃炽热的火焰与未来的理想,愿它自由绽放。这是属于我们的十八岁,这是唯一的十八岁,这是最好的十八岁。扎根,自此开启漫漫的生长历程。成人礼的首站是植树仪式,在世外中学副校长任洁女士的寄语中,同学们深入地体会到,小小树苗是成年的纪念与注脚,也展现着青春的生机与色彩。我们种下树苗,期待它们长成硕果累累、桃李芬芳的百花林。我们将心愿埋在树洞中,也埋下十七载的回忆与梦想,自此开始成年后崭新的时光,纵使未来的同学们去向四方,树根深深的脉络、枝丫挂牌上真挚的心愿也会让我们长久地在一起闪耀。植树仪式后,同学们又以班级为单位,在户外项目中大显身手。虽然突如其来的秋雨为增加了比赛的挑战性,但大家仍坚持以十足的热情与耐心应对各种情况。突如其来的秋雨是对成年的隐喻,我们走过风雨和山水,终将各自灿烂。燃烧,将最热烈的青春绽放在此刻。成人礼的末站,老师与同学们共同点燃草坪中央的篝火,橙红色的暖光自高柴的缝隙里喷洒而出、愈燃愈烈,将秋雨的寒烘干,将同学们的期待点燃。同学们聆听了校长、老师们亲切的寄语和祝福,在热情的鼓点弦音与活泼的音乐旋律中展现青春的光彩与对未来的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殷切寄语青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十八岁成年的特殊时刻,我们将牢记习总书记的寄语,心怀梦想、志存高远,面对责任充满自信与笃定,追逐理想饱含热枕与炽热,未来或许充满挑战与未知,但我们将继续追逐风雨后的彩虹,扎根在世外的沃土,绽放在绚烂的花季。撰稿:10-2 崔允琳11-5 肖粟洋12-1 姜卓君摄影:各年级收集供稿审稿:周华老师钱瑶老师卢迪亚老师龚凯丽老师
-
2022年世外中学国际高中招生更新信息2022年世外中学国际高中招生更新信息由于疫情的关系,原定的国际高中招生考试不得不延后;而目前疫情散发的状况使得线下考试难以实现。世外中学国际高中拟以线上考察的方式招生。请家长登录报名链接:http://101.230.1.170,进入“在线申请”栏目,填写申请信息(之前已经填报过信息的家长不必重复申请)。在线申请审核合格,国际高中将分批以线上考察的方式进行选拔。在线申请关闭的时间是7月13日24:00,请尽早申请。感谢您对世外中学国际高中的关注,我们也一直期待品学兼优的学子与我们同行! 世外中学国际高中 2022年6月8日
-
养德于心 育德于行——记2021学年世外高中班主任心育工作坊活动2021年11月5日下午,世外高中全体班主任齐聚浦东,展开了2021学年班主任心育工作坊研讨活动。彼时窗外虽是阴雨绵绵,班主任们的讨论却是火花不断。会议伊始,大家便迅速展开头脑风暴,各自围绕所抽到的主题进行班会课的设计。在四十五分钟紧张的讨论过后,老师们逐一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展示内容精彩纷呈,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第一组的老师们抓住了日常校园生活中的契机,将“学生早锻炼产生的矛盾“作为切入点设计了一堂班会课。整堂课通过游戏的巧妙设计,期望学生从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角度思考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与价值。第二组的老师们将班会设计的重点聚焦于“沟通能力”。班会就“领导者如何处理社团事务”这一小问题着手,从“社团内部、社团之间、社团与学校、社团与校外组织”四个维度逐层拆解问题,并与角色扮演、交换辩论、观察者评价等课堂活动结合,充分体现了对高中生高阶思维的培养。第三组的老师们对学习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并将其融汇在整堂班会课的设计中。学习之道的探索道阻且长,意在启发学生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眼前的成绩,更在于远方的星辰大海。第四组的老师们将真实的学生案例与时事相结合,通过富有层次感的活动设计,带领学生体悟时代发展与个人息息相关,激励学生创造新的时代进步。整堂班会既帮助学生升华理想信念,又展现了当代教师的教育视野与家国情怀。分组展示与答辩结束之后,卢迪亚、石静娟、冉陶婧和钱瑶四位老师分别就老师们的展示与论述进行了点评,并结合自己平日的工作经验,对本次活动提出的四个主题给出了富有见解的回答与思考。最后,厉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致辞。她指出,本次班主任心育工作坊采取了一种全新的活动模式,会议所提出的四个问题,不光是引导学生,更是引导老师自主地站在高位思考。班主任老师作为学生的成长导师,只有自身格局开阔,才能在学生面对广博的世界之时,为他们建立起稳定文化根基与民族使命感。本次班主任心育工作坊活动在振奋和感动中落下帷幕,相信每位班主任老师都在活动中受益良多,恰如厉校长最后所言,“这真是一场无与伦比的盛宴!”撰稿:邰梦溪摄影:龚凯丽审核:蒋瑛
-
这场战“疫”,有我们同行 ——世外DP学术英语组直播课探索记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说好的寒假变成了延长寒假,说好的开学见变成了直播约。和学生见面的时间未定,但是老师们的备课准备如期。特殊时期,如何让我们的直播课既能保持世外注重交际互动的语言课特色,同时还能让学生在有限条件下真正学有所得?2月初,“学术英语2020线上课程讨论小组”正式启动,大家开始了对于直播课的教学探索。首先我们分析了直播课的优势。为什么分析优势?因为直播课的劣势对老师们来说不言自明。而事已至此,教学只能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我们认为,直播课虽然互动与讨论的有效性打折,少了很多课堂的语言互动与生成,但是也同时少了很多课堂纪律干扰项,给老师的控班提供方便;直播课虽然不能即时全方位观察学生的课堂情绪状态并及时给予课堂反馈与调整,但是因为它的“无法顾及”,反而逼迫老师们精炼课堂语言,优化教学内容,用学科本身的“干货”吸引学生。毫无疑问,直播课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与努力方向。其次我们分析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在“听说读写”四个项目里,在“发挥直播优势,规避其劣势”的前提下重新打量便会发现,“听”受在线技术干扰的可能性最大,较难操作;“读”则因为缺乏有效监控以及网课的时长限制,让学生课堂阅读的常规操作受限,因此必须调整教学设计;而相对来说,“说”和“写”这种输出性质的语言学习其实最不受直播限制。在线上小组进行了多次“云教研”之后,我们初步得到了以上对于接下来的直播课形式与内容的共识。于是在此基础上我们分年级组调整了教学进度,优化了教学策略。九年级首先,基于九年级师生从未谋面以及基础阶段学情的特殊性,在正式课程开始之前,老师们就设计了独特的“云”系列三部曲(“云”破冰、“云”抄词和“云”背书)以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互动性极强的猜猜猜系列破冰活动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能让老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词汇掌握水平并做好上新课的铺垫;原本学生的抄词作业搬到了Excel表格上,形式虽变,内核犹存。何况,非纸质抄词作业极大地利用了在线带来的便利,学生作业格式规整、一目了然、方便批阅;而在开课前五分钟的时间里,学生们戴着眼罩或者闭着眼睛在老师的指令下进行的冥想接龙“云”背书活动则是一方面保证了背书的公正以及背书任务的及时检阅,另一方面也利用在线课堂的特点增加了一些课堂的趣味。另外,在九年级的阅读课设计中,我们推翻了以往经验,以在线课的特点重新设计了教案。在以口语表达为导向的原则下,把本来课内阅读的内容提前作为阅读预习作业下发,课上的直播四十分钟则是以教师的问题为引领,以学生的口语操练为载体,促使学生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表达。十年级科技——助力课堂。线上课程的短板不言自明,但是老师们积极探索,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力求还原真实的课堂。例如每周都会有几位同学充当“主播”,利用ZOOM的在线投屏功能和我们分享寒假里大家精心挑选并用心改编的短篇小说。每次分享完,老师们都会针对演讲的质量和小说特点、主旨等组织在线讨论,并鼓励学生们阅读原文——以分享促进阅读,在课堂种下阅读的种子。;学生的TED作业老师也是以在线共享文档的方式进行收集。通过在线协同编辑的方式,同学们在写下答案时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作答甚至做出回应,进行二次思考,老师的总结也能一目了然;而课堂上,利用ZOOM软件的分会场模式,老师可以把学生们进行随机或者指定分组,这一功能极大地增强了在线课程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作业——有话可说。在延长寒假期间我们和学生分享了与当下时事息息相关的TED演讲,并留给了学生思考题作为作业。让老师们感到惊喜的是,同学们不仅纷纷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而且从一个中学生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另外,衔接上学期每位同学都亲身参与的“英语节”活动,老师们精挑细选了不同话题下各具特色的范文,并作为作业让同学们结合上学期学习的议论文写作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在课堂上组织大家一起讨论分享。在内容上,学生们在上学期的“英语节”活动中已经有所感悟,所以对于每一篇文章的话题都绝对“有话可说”。同时,来自本年级同学的文章也是很好的同伴学习的范本。教师——“工夫在诗外”。每周两次的在线课似乎都是以学生为主体,那么老师们去哪儿了呢?事实上,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离不开教师前期的“铺路”和后期的反馈。在在线课程实施一个月前,老师们就在积极探索网络课程,还参与了一些权威的讲座,获得第一手干货。在学生的小说阅读分享前,老师们需要先阅读一遍学生们的所选篇目,提前思考文本的内涵和课堂的组织形式;在作文课课前,老师们会给出文本分析的脚手架,使得学生有的放矢。而同时针对每一篇文章,老师也会给出详细的分析点评,并在带同学课上讨论之后把最详尽的教师版分析发给学生参考,以此弥补在线课课时的不足。十一年级首先,在技术运用层面,我们借直播课的机会,趁机将新技术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些老师运用apple pencil,带领学生逐字逐句精读文书,在写写画画中拉近了学生与课件的距离;有些老师尝试用钉钉或者线上教室的方式收集作业,实现了在线批改和作业反馈;还有些老师用双设备接入,在提高课堂互动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同学的反应,并作出及时调整。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还考虑纳入线上协作,实现在线小组写作。其次,线上课因为互动性打折容易让学生感到疲惫,因此老师在增加在线课堂趣味性方面做足了功夫。由于各类奇妙的兴趣爱好(hobbies and quirks)是大学申请文书中极为重要的素材,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大量选自学生文书和文学作品的有趣的实例,给学生带来写作的灵感;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去阅读每个选段。比如鼓励学生在阅读前去思考自己会对相同的素材有什么样的阅读预期,利用线上的视频教室功能分享各自不同的预测,然后将实际的阅读体验和之前的阅读预期做比较分析,带领学生自己去发现那些超出预期的部分正是文书的亮点所在。总体来说,由于内容贴合学生实际,课堂设计的趣味性又足够吸引学生,加之线上教学使课件和资料更方便同步协作,我们看到学生课堂注意力提升不少,从学生的吸收程度来看也有非常不错的反馈。学生反馈我觉得学术英语课网课的形式非常新颖。虽然是线上的模式,但是老师非常好地通过一些课堂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同学们也非常积极、踊跃地发言。就比如我非常欣赏的自我介绍活动。学术英语课的网课非常好地结合了电子产品的科技技术,通过投屏的方式,让每个同学展现自己的英文名,并将自己名字的首字母组成一个个与自己性格有关的形容词并让同学猜测。同学及老师在猜测的过程中,不断互相了解,同时也一起学习英语。以及有很多类似的活动,都非常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突破,不断挑战自我。这些都是全新的体验,不论是线上的教学方式,还是课下的预习,查找资料,亦或是对于自己个性的探索,我认为都很独特、有创意。——Pre-AL9 郑雯馨尽管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学期的节奏,学术英语的延长寒假作业仍如期而至;老师精选了主题为“Willful Blindness”(视若无睹)的Ted演讲,引导我们反思身边的willful blindness以及其因果,亦或是whistle blower(吹哨者)存在的价值及代价,使我们不仅锻炼了英语听力以及写作能力,更是切合时宜地反思疫情中的大事小事。线上开学之后,尽管一周的课时缩短为两节,可是课堂的内容依旧丰富且节奏不湍急;一节同学主讲、分享英语原版短篇小说(“Story-telling session”-原先寒假作业),一节老师引导、大家共同欣赏点评上学期英语节的论文范例(在课前大家导读批注好,课上投屏一起分享,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言)。而课后,大家都能及时收到其他同学分享的小说原文,在空余时间欣赏这些精彩的短文,不落下阅读能力。尽管线上课堂有时受到一些硬件和软件的限制,然而课堂依旧保持着高效率,课上的互动气氛依旧不减;课后我们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也不受干扰,可以及时地得到反馈。总体来说,AE的线上课堂体验很轻松有趣,也保持着一贯的学术标准。——10-1 谢子彦AE线上课堂并没有让我觉得因为形式的变换而不适应。虽然AE课堂因疫情转为线上上课,但课程中仍有大量师生,生生互动环节,并没有因为是网课而产生强烈的距离感。且虽然因为线上环境,有加重信息减损的现象,但是AE老师Ruth运用简洁的语言,清晰的逻辑,以及辅以屏幕共享的文字支持,并在课后将相关课件分享给我们以供进一步查看和巩固,降低了该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10-5 顾卿这学期AE线上文书专题课程对于即将步入申请季而有些焦虑的我们来说更像是一颗定心丸,让我们开始和自己对话,挖掘出自己的那些潜质与闪光点。从让我们回首总结自己高中一年多以来的活动经历的activity list以及制作自己独特的人设卡,到分析往年的优秀personal statement,,我们都从中受益匪浅——不但掌握了实用的一些文书写作的小窍门,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些workshops也更好地认清了自己并开拓了自己的思,原来自己那些不经意间培养的小爱好甚至小怪癖都能成为展示自己独特个性的窗口。总的来说,AE线上课程活动设计很有心,学到的技能也很实用,体验非常不错。——11-4 陶馨悦临近高三,又恰逢疫情,随着SAT、夏校的陆续取消,同学间也不免有所焦虑。然而AE组的老师们一直在很努力地帮助大家筹备升学。在AE线上网课中,虽然课时有所减少,却采用了多种形式,鉴赏文书、准备素材、观看小视频、玩人设游戏,帮助大家更多元、更生动地理解申请文书的不同类型、主题素材、写作技巧,与此同时也反思自己的特质,自己有什么爱好与怪癖,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以及如何用语言将自己独特的一面自信地展示出来。——11-1邓苇航一次疫情,也是一场战役。新形势下的在线直播课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及时调整策略,积极应对。还好,学术英语组各个年级的老师们从来专业素质过硬,而且一直上下一心,群策群力。还好,前线有医生,后方有我们。虽然开学时间尚未定,但这场战“疫”,有我们同行。图文:DP学术英语组
-
校长特别奖系列报道:不念过去 不畏将来夏亦秋Crunchy Zoo语言文学社前社长Techomedia拓客传媒社前副社长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中国区终选 个人铜奖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中国区终选 团队铜奖2018学年第一学期四角徽章领导力奖2018学年第二学期四角徽章学业奖2018 Duke Summer Session: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GPA 4.0,Grade A+)2018 Australian Mathematics Competition,Senior Divison,Distincion2019 National Latin Exam,Introduction Level,Certificate and Ribbon她从初中时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多种语言,如日语、法语,到了高中便开始自学拉丁语。在不断学习多种语言的过程中,她对于语言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她在高中三年中,从认知语言学、历史语言等角度自行探索语言学,逐渐发现它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无论是语言学的历史,或是语言与文化的联系,都丰富有趣并且值得探索。通过对于夏亦秋学姐的深入了解,发现她有着对于学术性问题有着深入的思考,和深入探索和研究的态度,从她在语言学方面的钻研和成就上可以看出是扎实的逻辑框架和思索轨迹。在Crunchy Zoo社团中,在她作为社长期间,会定期和社员们分享语言学的知识以及相关语言学奥林匹克题目讲解,帮助社员当堂巩固知识,并且将社团活动进行定期撰写和自编排文。其中非常有意思的一系列推文是有关自行创造的词汇和生活中的语言学展开的。通过组合不同于语言中的词根创造新的、与社会现象的词汇,又比如“蓝瘦香菇”和“因缺斯汀”这样的词汇流行的原因,内容十分创新,用一种十分独特的方式向大众介绍了语言学。她带领的Crunchy Zoo社团举办过多次大型语言学活动。他们在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举办了第三届上海语言学公开赛(Shanghai Opening for U__Linguists),一个完全由高中生创立的语言比赛,模拟了国际级语言学奥林匹克的课程。比赛当中包含了上海、浙江超过十所学校学生的参与。在两个半小时的紧张过程中,比赛产生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最佳解题奖。比赛中邀请到语言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队教练出题。作为参赛者,她更多考虑在比赛中自己能够收获到什么,大部分情况中她会得到对于个人层面的提升,是一种对于自我能学术能力的磨练以及对于兴趣爱好的探索。作为比赛的组织者,她更多考虑一场比赛能够给她所处的社区、她周围的同学、青少年等受众群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不仅限于个人。通过这样的专业的活动,她希望通过比赛宣传语言学和语言学奥林匹克,并且为对此感兴趣的同学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夏亦秋(前排中间)参加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赛除了擅长感兴趣的语言学之外,她还将语言学和其他学科活动相结合,她发现在两个方面都会产生更好的发展。她参与到了同济大学研究听障儿童语言特性的临床语言学项目中,研究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以及他们发音中的缺陷或特点。以此为科技的探索者、医院提供可行的改进方向,启发人们如何更好地帮助听障儿童。她不止于对于学科的感兴趣,还强调对于专业性的重视。她在进入高中后担任了班长的职务,深受同学的喜爱和老师的认可。这类职务锻炼了她作为领导者的决策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以及演讲能力等。她认为领导者并不是仅仅是帮大家做一些决定,再告知大家或是单纯的分配一些任务。更多的时候领导者是处在与集体本身游移的状态中,作为观察者帮助集体,帮助每一个人,使他们能够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各类活动的组织和举办中,她也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作为Techomedia拓科传媒前副社长,和The Hack Committee的成员通过将近半年的宣传、拉赞助、练习场地等工作,THE Hack创客马拉松在每年7月顺利举行,这是一场有几百位高中生和大学生参加、有专业团队评审的“黑客马拉松(hackathon)”。从这些活动中可以看出她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在各类活动中可以看出她的绝对的投入和付出,并且长期的投入于一项持续的活动,将自己的能量辐射到更多的人身边。夏亦秋同学性情沉稳踏实、坚韧积极,在各类活动中都乐于付出自己绝对的投入与努力,并且能够保持相当的持续性,因此无论在班级、社团活动还是社区实践中,她的能量与热情都得到了很好的辐射。——方姝老师夏亦秋同学是一个阳光开朗,积极向上的高中生,在学习中努力生活。课堂内的她是学生的模范,课堂外的她坚毅自觉,踏实自律。——蒋卓慧老师仅仅通过短短几天的军训生活,她作为外招进来的学生,就赢得了同学们的好评,被立即推选为班长。这既是同学们对她的组织领导力的认可,更是对她 为班级所做的工作的肯定。——徐庆林老师文字:刘奕奕 吴伊轩排版:张梓潼 吴伊轩审核:蒋瑛
-
晨会分享五 | 充实自我,砥砺前行在过去的五个月内,同学们一起度过了充满未知与不安的时光。纷繁复杂的信息让人难以甄别,此起彼伏的声音让人心烦意乱。但作为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如何坚定自己的立场思考、如何把握自己生活的节奏,成为了一次最重要、也最宝贵的历练。 五月的阳光温煦和暖,再次坐在熟悉的教室,面对熟悉的师生、好友,几个月的时间,真的只是一次暂停吗?我们真的只是在继续着之前的生活,亦或是已经成长,找寻到了那个目标坚定的自己?《他们应当行走》是一本科普书,涵盖了20世纪美国抗击小儿麻痹症的百年历程,这本书完整地道出了科学道路上的跌宕起伏。可这绝不只是一本科普书,它揭开了科学研究背后,国家基金会、科学家、媒体之间话术的对弈、信念的搏击,最终影响到每一个普通人。因此我们能从中窥见整个社会的组成结构和运作机制。在这个时间点读这本书,仿佛看到历史的重演,疫情下封城的管理措施,群众恐慌的情绪,疫苗研发的进程等等,使同学们能真切感受到阅读时的思考带给自己视角的改变,在日常生活中更多一些审慎与洞察。 在这段时间中,同学们也承受了心理上的压力与考验,延期的考试、取消的活动、还有需要不断修改的学习计划。面对这个急速变化的世界,心理老师张倩也为大家带来一些心理疏导的小建议,并强调了自我调适能力的重要性。她建议同学们为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以此来缓解自己面对未来的迷茫。这令所有11年级同学们受益匪浅。希望大家可以享受后Zoom时代快乐的线下学习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学习和活动中不断充实自我、砥砺前行。供稿 |庄皓骏 孟成真 何奕成编辑 | 李想审核 | DP学生主任助理团 全体成员
-
新翼2019 | 十载新翼 共赴苍穹2009-2019不知不觉间,校刊《新翼》已走过十个年头。我们以纸笔为镜,观察你我生活的悲喜。我们以文字为灯,拓宽已知领域的边界。我们以思考为羽,编织飞向未来的羽翼。十载新翼,共赴苍穹。《新翼》是多元的:创作者、评论者、实践者——将万千幻想化为诗文词赋,以独到的眼光诠释文字与哲思,从实践中探寻至真、至善与至美。《新翼》亦是变幻的:萌芽于《诗经》的爱情,走到了1956,途经莱斯城,而后随内蒙古草原上的蒲公英飘向未来。21世纪的我们,与身处解放前的作家对话,体会文人情怀、感受命运无常之余,又在画作中触摸到与乐曲相仿的律动。“新翼”二字所蕴含的,不仅是过往十年。它是我们回首过往的眼睛,芸芸世界中一隅的映射。这便是让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心怀期许的零星碎片。《新翼》记录我们的成长,我们亦成就《新翼》的翱翔。《新翼》2019刊编写工作现已结束;自5月11日起,欢迎老师与同学在世外中学国际部一楼门厅领取2019年《新翼》,共同品味文字的力量,哲思的隽永。《新翼》2020刊编写工作即将启动,欢迎每一个热爱文字、艺术与思考的你加入我们。主编招募与征稿信息将在未来发布,请持续关注学生会公众号相关推送。撰稿 / 刘心语 邓苇航 刘思逸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学生会2020年5月10日
-
晨会分享四 | 总结过往,拥抱未来PreAL9班不论是班级概念还是教学模式,对所有人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与挑战,如今又恰逢疫情肆虐,无疑是特别中的特别。本周的晨会分享,PreAL-9班的老师和同学们围绕对于过去一段时间的回顾与对开学的愿望,以采访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本班概况,分享与倾听众人的所思、所悟、所期。於嵩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世外A-Level课程以及Pre-Alevel的班级概念和教学模式。PreAL-9班的同学也纷纷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发表自我的所思所想。尽管对于大家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从未接触过的课堂,但大家都能很快地适应并投入到A-Level的学习中去,正如视频里所说的那样:“宅家学习,但跟随着老师的步伐行走千里。在巴斯克维尔庄园侦破谜案,在梵高的星空下挥洒色彩,在细胞的世界中探索生命,在直角坐标系上领会奥秘……认真、努力、积极,书囊无底,甘之如饴。”当让大家回顾迄今为止的学习表现与收获,大家都表示面对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媒介,新老师,新同学,寥寥数周,却收获颇多。与线下课程相比,线上的课程更考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让同学们比以前更自律,更适应新的学习节奏,更懂得管理时间。在进行自我评估时,大家普遍给自己在满分五颗星的基础上打四颗星,既肯定了这一段时间自己的付出,同时也仍留有提升的空间。这样一次云采访让老师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同时让学生们对这一阶段的学习进行反思,并为下一阶段线下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PreAl-9班的老师们也对这一阶段的网课学习进行了总结:邱瑞老师对比 A-Level和IB课程,阐述其不同和共同之处;陈希老师讲述了网课教学对于教师和同学的改变与进步;张倩老师回顾并且展望这一阶段的课程并提出对大家的祝福;而李文逸老师则提出对于开学的展望与对同学们的期待。大地回暖,万物复苏,桃源新苗争相破土。梅花败,桃花开,杨柳絮,燕子语。春,载着明朗,载着热情,载着希望。宅家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媒介,对初次见面的老师同学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PreAL的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携手前行,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收获颇多。四月底,五月初,临近开学。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愿同学们怀着希望和目标,收整好行囊踏上学海征程,愿桃源春光明媚,芳草遍地,也愿前路拨云见日,来日可期。文字 | 陆滢楠供稿 | 张滢淇排版 | 陈睿琳审核 | DP学生主任助理团 全体成员
-
高中IBDP对外招生考试通知高中IBDP对外招生考试通知时间:2020年5月5日地点:百花街400号,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分部校区考试科目和时间时间科目进校时间备注上午9:00-11:00数学上午8:00开始进校迟到半小时不予入场下午13:00-15:00英语下午12:30开始进校迟到半小时不予入场IBDP招生考试详细信息已发送到考生报名时所填写的邮箱,请仔细查阅。考生家长可于5月4日20:00前,到百花街400号世外中学国际校区门卫室领取:(1)准考证(2)考生健康申报表(3)IBDP招生考试须知为确保疫情期间招生考试安全进行,请事先填写《考生健康申报表》。考试当日,考生须提交由家长签名的此表,出示手机中的健康码,经过安全检测后,方能进入校园进行考试。如有问题,请联系IBDP招生陈老师邮箱:swzx_ibzs@wflms.com电话:54198532世外中学高中IBDP2020年4月25日
-
校长特别奖系列报道:于磨砺中感悟成长 于反思中突破自我何彦哲学社创办者兼副社长头马社创办者之一天路社社员2017-2018 第二学期 四角徽章学术奖、每月之星2018-2019 第一学期 四角徽章学术奖、每月之星2018-2019 第二学期 四角徽章学术奖2019 美国化学奥赛USNCO 金奖2019 英国化学奥赛UKChO 金奖2018 澳大利亚数学竞赛 二等奖2018 物理碗 National Top 35%2016 31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意奖 一等奖踏出舒适区、收获成长何彦说:“我不是天生能面对座无虚席的观众、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人;也不是能瞬间凭幽默凝聚一群同学的人。因此我更懂得选择大于机遇与失败中学习的陈词与现实的大相径庭,因为我更明白机遇的宝贵;害怕恐惧使我盲目地踏出舒适区,不等胆小与谨慎,殷勤的阻拦。”在上交MiniEE选题“古罗马兴盛的原因”时,他因空谈与浅尝辄止而受到了批评,但这却激起了何彦对希腊罗马文化的热爱。他尝试通过阅读接近那个年代、于一个个夜晚沉浸于《罗马伯罗奔尼撤战争史》、《物性论》、《罗马共和国政治》、《埃涅阿斯纪》等书籍之中;他自学《维洛克拉丁教程》,渴望着古人的呼吸、在反思与疑问之中将自己置身于那遥远的国度。两年前,他继承了CBE社团,却不告而终;两年后,他重新出发、询问了更多老师同学的意见;他一遍遍修改proposal稿件、读书的分享、竞赛的辅导、哲学论文指导、演讲排练、邀请嘉宾、设置合理的社团责任制……在重新建立哲学社时,何彦也曾感受过答辩之前的焦灼、也曾担忧过工作的繁重,而对于哲学的热爱促使他不断向前、直至踏出自己的舒适区。两年前,他曾因恐惧而放弃模联的比赛;两年后,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模拟法庭的准备中。为了证词与质询稿,他曾一次次打电话问学长修改的建议、在镜前纠正每一个发音和语气;为了写出专家证词,他自学了整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过程,并完成剧本人员测试;这一次,在比赛前夜,他不再因自己的惧怕而踌躇不前,而是选择了挑灯夜战、感受团队的凝聚力。就在这样一次次的突破与前行中,他怀着“Always go with the choice that scares you most, because that’s one that you going to require the most from you.”的信念逐步迈向一个更好的自己、收获成长。每次的磨砺在何彦的眼里已然是一次次挑战自我的机遇;他不再害怕所面临的挑战,而是将其视为成长的必经之路。“在自我发现中,我好像少了一点担忧,多了一份宽容。”“怀疑一切”、审视自我始于好奇,却不止步于此。何彦对哲学有着深厚的兴趣,他认为哲学“像是一个有着100个门的城市”,不同的人都可以从不同的门进入、最后相遇并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此外,他还认为哲学与很多其他学科都有着交叉、互联的关系,看似深奥小众的领域却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怀疑一切”是何彦最喜欢的一句哲理,他认为即使是那些我们最珍惜、认为是自己最本质的东西,若我们想要不断更新自己、突破舒适圈,便需要去思考这些事物是否永恒不变,又是否会因外界或自身认识的变化而变化。“怀疑一切”使何彦懂得了如何反思自己、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理解他人、认识世界在夏校的课堂里,何彦与其他同学讨论药物滥用引起的各种道德难题。而当所有人在讨论更严谨的药物管控、临床反馈和副作用研究时,何彦却提出问题或许主要在于药物滥用者——与其指责药物滥用,不如更多去了解这些迫于种种现实而无法摆脱药物的患者的心理、聆听他们的心声。当回想起医院实习的经历时,他遇到过许多来来往往的同龄病人,希望能为他们的疾苦做出一点贡献;他曾认识了一位每周来医院检查的伙伴,他的身体上并无什么不适、只是须用长袖盖住胳膊上的注射泵口,何彦知道自己的工作或许无法直接帮助到病人的迅速康复,但仍希望能够通过成为他们的倾诉对象来缓解他们心中的痛苦。何彦对于化学的兴趣来自于《淡紫色》中化学生铂金偶然在奎宁的合成中发现了淡紫色的染料,他便抓住机遇、改进了这个不起眼的发现,最终使从海螺中才能提取的贵族才能使用的染紫色颜料得以遍及每个家庭、终结了紫色的贵族象征。五年的成长给予了何彦重新发现化学魅力的空间:他明白了不是用几个公式概括自然现象,而是结构的细节和条件的细微变化改变了最终获得的物质。化学催化了何彦的细心和耐心,更重要的是,它使他换了角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公式不能使纸张变白、墨水变黑、荧幕发光,是雨衣防水,使我们设想物质精巧的结构,使我们找到自己的‘淡紫色’。”在书籍和实验中,他运用化学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取每一点微光。老师评价何彦同学对知识充满了渴求,他不满足于书本的学习内容,他会自己学习各种网课,并购买大学化学书进行自学。他积极参加化学竞赛,在英奥赛和美奥赛中都获得全球金牌。何彦同学非常喜欢钻研和提问,他的问题都是高质量的,提问前他都会上网查阅大量的资料然后再来与老师探讨、刨根问底。——朱妍老师何彦同学在学习上有强烈的主动性,对于学科任务总能更早、更好地完成。当然他并不满足于知识本身,课上、课后他会积极思考知识点互相的联系以及背后本质的原因,探讨问题时表现出的出色的洞察力、分析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他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和对知识的无限求知欲使得他在学科上表现优异且稳定,也与教学者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何琦晶老师何彦同学的自我成长意识特别强,懂得反思、积极进取。他在学习上一丝不苟,对自己严格要求,在多门学科取得优异的成绩。他在化学课上取得的成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勇于尝试、让自己有不同的体验。他对于哲学的热爱让我惊讶,深入浅出地解读各种生涩的理论,分享给身边的人,我也喜欢听他的解读和分享。——卢迪亚老师文字:顾伊扬排版:顾伊扬审核:蒋瑛
-
晨会分享三 | 秉持初心,怀揣理想自疫情爆发,我们的生活从外出转为了居家模式。四月也已经悄无声息的度过了快一半的时间。对于每一位世外学子而言,上网课已成为一种常态。在这样看似无趣的生活中,十年级的同学和老师们在家中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日常来丰富自己的美好生活。 在疫情期间,虽然不能出门,但是十年级的同学们在家里也没有闲着。上网课、写作业、做家务、适量的运动和与宠物的独处时间,都成为了大家在家中的特殊日常 「写作业」在疫情期间虽然转为了线上教学,但日常的作业和复习工作依旧要持续进行。每晚挑灯夜战赶ddl的经历足以成为IB生活中难以忘却的一幕。在疫情中我们也需做好时间规划,依旧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能怠慢。「 摄影 」宅在家的那些数不清的日子里,你是否也盼望细看楼下那初绽的樱花?是呀!兴趣爱好和热爱自然的心是始终不能改变的。春服既成,那就应当循着正好的春光,端起相机,而后走在久违的林荫路上,用镜头认真记录下新绿的春柳,齐放的百花,再缓缓而归。「 运动 」适当运动在这个假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部分。有的同学选择外出骑车锻炼,在这样一个洒满阳光的下午,边骑车边欣赏风景,不禁感叹春天真的来了。「 家务 」宅家的这段时间,除了学习外,不少同学拿起拖把,戴上手套,干起了家务活。这样不仅能在学习之余活动筋骨,还为父母分担走一些家务,提升了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一个自己精心创造的良好环境中生活,更是令人赏心悦目。「 宠物 」在疫情期间的吸猫晒狗成为了我们日常的朋友圈新添的一份新元素。在宠物的陪伴下,被囚禁在家中的生活显得不那么枯燥了。同学们在闲暇时间逗猫遛狗,足矣在单调的日常生活中中增添一抹亮色。「 烧菜 」由于无法外出聚餐,宅家烧菜成了不少同学的日常。自己动手烧菜做饭,既是一种技能,又是一门艺术。在锅中刷油,将鸡翅放入其中,翻炒片刻,一盘炸鸡翅即可出炉。看着金灿灿的鸡翅,也令人垂涎欲滴。「 外卖 」疫情宅家期间,同学们点奶茶和外卖的频率也悄然上升。因此,外卖小哥们也变得愈发忙碌。在我们享受外卖的便利的同时,也应记得去感谢为我们带来美食与幸福的小哥们,让他们也能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冬天感受到温暖与满足。自疫情爆发,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宅家、线上、云互动”成了这段时间生活方式的代名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变远了,社会中的不同群体蜕去了贴在他们身上环卫工人、老师、工程师的职业标签,成为一个个独立个体,过上平凡的生活。我们也一样。遛狗、烧菜、做家务、上课…当我们以为在重复着那些琐碎的日常点滴,那些渐渐纷繁杂乱的琐事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慢慢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一定会迷茫,会质疑,在极速更迭的世界中慢上半拍,而因此为了适应时代乱了脚步。在这个特殊时期,不仅同学们有着特殊的生活方式,十年级的老师们也有着不同于在学校的生活日常。10年级1班冉陶婧老师通过自己列出的list在家中整理出了许多平时繁忙的工作时没法阅读的书籍来找回自己曾经热情和兴趣的过程;10年级3班的王梦妍老师也在家中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自己的猫,并且上一些网课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林则徐老师在家中也利用了休息时间重新阅读了自己喜欢的书籍,还在家中自制了乒乓球自练器来坐着适量的运动;10年级5班钱瑶老师在疫情期间珍惜与家人、社会的关系,并且享受独处的乐趣,在这其中重新认识自我。“我们也许不能改变世界,但也别让世界改变自己。”让我们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不怅怀过去,不空想将来,活在当下。疫情下平淡琐碎的日子给予我们每个人回归初心的机会:对于长期在外打拼的创业人而言,是重获家庭在他们心中的分量;对于奋斗在前线的白衣天使们,是扛起自己职业所背负的重大责任;而对我们IB学生而言,是审视内心,从经验中得到自我兴趣发展的基石,从阅读中获取远大的器识,怀揣着理想用心生活在当下。生活的意义便在于此:在变化中立足于不变,怀揣着不被时代而动摇的责任,理想和信念。审视自己,回归真我,所谓“修身”;审视家庭、阖家幸福,所谓“齐家”;救死扶伤、国家安定,所谓“治国”;所谓“平天下”。疫情终会结束,但生活不会停止。愿我们能一直秉持生活的初心,沉淀下来,去寻觅生活的最平淡也最本质的美好。愿我们无论在忙碌、还是安逸的生活中,无论在哪里,都能心中有家、怀揣理想,放眼世界。文字 |匡非供稿 | 陆澈 董悦 白郁然排版 | 易秋潼审核 | DP学生主任助理团 全体成员
-
十载凝眸 未来可期 | 学生会常委的故事十年,你和学生会将怎样的叙事写入彼此的记忆?也许是收到入选邮件“亲爱的同学:你好!恭喜你通过了线上初审、线下面试,加入学生会______部门。”;也许是一次次对活动方案的推敲、质疑、修改直到夜已阑珊;又也许是Charity谢幕灯光亮起,心头如释重负的一刻;十年,让我们来听听学生会常委的故事Q:你怀着怎样的信念/ 理想 /初衷加入学生会?于你而言学生会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刘心语世外中学第十届学生会副主席2019中国文化周当初加入学生会是因为对我而言它是一个希望,标志着与一群有趣而优秀的人共同做出改变的可能,代表着在此过程中每一个选择背后的责任。曹舒雯世外中学第十届学生会文艺部部长曹舒雯在学生会交接仪式上发言在加入学生会之时,带来“改变”一直是我的理想与信念。“改变”不仅意味着进步,还需要深思与执行。学生会联结着学校和学生,身处其中的常委必须不断地思考以使每一个决定尽可能有效且具有创新性。追求“改变”是困难而可贵的,但它作为信念与理想将永远存在。我既是Charity舞台呈现的负责人之一,也是戏剧社社长,回顾过去一学期的工作,“改变”意味着观念的改变、形式的改变甚至氛围的改变,我们不单是排一部剧,而是以世外学子的身份融入了对于慈善的本源,即“善心”的思考,它间或代表着学生这个群体对于善意的态度与考量。借由此机会讨论善意、倡导善意,不失为很好的对价值导向的倡导,也让更多人看到世外学子的态度。在Charity舞台上,戏剧的加入也带来了不一样的亮色,为晚会增添娓娓道来的故事感。Charity让戏剧的校园公演成为可能,这是珍贵的宣传机会,也是对外传播世外戏剧文化的契机。Q:加入学生会时面对过怎样的质疑/困难/自我怀疑?沈桢豪世外中学第十届学生会主席 第九届学生会实践部部长 沈桢豪参与组织国庆70周年活动在九年级作部员的时候,我经常会被问:“都九年级了为什么你还要加入学生会而不是专心学习?你在本部,又能参与多少活动呢?”但一年之后,我发现这对于当选时尚是初中生的我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得以深入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成为那一股推动的力量。之后在竞选学生会主席时,我会质疑自己是否拥有足够的领导力去带领部长和部员们达成目标、收获成长,但是,与其质疑自我,不如踏实做事,因为质疑自己很容易,放弃努力也很容易,真正困难的是在质疑后迎难而上,拥有驱散阴霾的光亮和胆魄,从而与身边优秀的伙伴们洒下欢笑、做出改变、彼此激励、呼吸梦想。Q:当你回顾学生会的工作经历时,最值得铭记的是什么?肖希宇2022’ Duke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Major Economics with finance concentrationMinor Global health世外中学第七届学生会主席 第五届学生会副主席2016年肖希宇在RunCharityRun致谢现在看来,对我来说值得铭记的是由我们这届学生会秘书长胡毓彤(Ada)负责的“小卖部改建计划”。当时操场西北角的小房子已经成了储物室,处于半闲置状态,整个改造计划是由Ada和常委们从设计草图一点一点起手的,真正地经历了从一张白纸到一座房子的全过程。从改造用途到设计图纸,再到装饰风格和预算报表,这个项目要求学生会的成员们能胜任室内设计、财务、统筹等一系列角色,着实是一个挑战。改造一座房子和做活动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活动太多,难免迷失了方向,非常感谢学生会团队让我有机会经历这次双脚落了地的项目。张瀚文世外中学第九届学生会主席第九届学生会常委我认为最值得我记住的是对这样一个现象的认识:人和人之间的视角有别,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我们对它和对彼此的期待都是不同的。这在学生会工作中体现得不能更明显了。学生会成员期待着实现自己的目标,期待同事们全心投入、同学们充分信任自己、老师们全力支持自己,却往往忽略了因为视角的差异、信息的不对等而造成的裂痕。一届杰出的学生会首先应当努力消除这样的差异,即鼓励不同视角下观点的互通,并且用手中的资源——推送、分享会、海报墙等——促成信息的交互。学生会成员不应被情绪和观点左右,而应当以最大的包容,去调和、消弥裂痕,并基于真相和事实作出准确判断。出于相同的原因,学生会自身在设计、推广活动时,也要调查、了解而非设想、揣测同学们的需要,避免代替同学们决定。总结而言,我理想中的学生会鼓励求真,推动对信息和观点的知情权,让学生会成为校方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而这一点如此值得记住,还因为它不仅适用于学生会,还在我们认识社会、处理人际关系时同样适用。因此,如果未来的学生会常委读到这里,也希望你们意识到学长学姐们——当然包括我——的建议和期待都是有局限的。吉祥世外中学第九届学生会副主席吉祥参与第九届学生会常委竞选或许每一届学生会都见过夜幕低垂的校园里最后的那盏灯,写过已经改了五六稿的策划案,支撑着身边的伙伴一起继续走下去的那份执着和坚定对我来说是最值得铭记的,当然这个过程里我们解锁了不少策划技能和统筹意识,增进学会社团联动,提高沟通效率,也感受到来自伙伴们的温暖,这份执着让我们都越变越好。印象最深的是自己十年级的时候作为学生会秘书处部员站在Why Charity的工作人员里谢幕,十一年级作为学生会副主席站在Dear Charity的舞台上谢幕,十二年级的时候我坐在观众席,欣赏着 Re_Charity的精彩呈现,台上已经是第十届常委和工作人员。我们不停地向前走,所处的位置在改变,角色在改变——一届一届的学生会是永远在变化的,永远有更年轻的学生给学生会注入新的灵魂和力量,但那份传承和初心又是永远不变的。Q:作为一名学生会常委,需要什么样的品质?刘心语刘心语为Re_Charity献唱主题曲对学生工作的热情,对实现理想的信念,无法被磨灭的勇气,以及过往工作经验。曹舒雯曹舒雯在Re_Charity表演戏剧也许是宽容与洞察。“宽容”有很多方面:首先是一个保持开放理性的头脑,来接纳、提出、筛选想法和选择;其次是面对事件与突发情况的接受度。牢记抗压能力与解决问题同样重要;合作时用标准划定底线,工作时也需要宽容及与他人共情,从而拿捏分寸;对局限性的认知是必定会不断更新的,因此对于自己的局限也要心存一定的宽容。“洞察”则涵盖:对觉悟的洞察;对自身的洞察;对个体的洞察;对集体的洞察;对规则的洞察;对潜在突破口的洞察;对历史以及未来走向的洞察。还有很多“宽容”与“洞察”背后的,在此不一一列举了。总结可以得出:洞察决定内容,宽容裁定形式。沈桢豪第九、十届常委合影我认为学生会常委最重要的品质是实干精神。很多人都有非常好的想法和热情,大家也都会怀揣着远大的理想来到学生会,但更重要的是将想法付诸实践的勇气和努力,这需要事前精密的策划,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执行力和应变力,更需要坚持的恒心和负责的态度。一个具有实干精神的学生团队,能将好的构想发展为精彩绝伦的校园活动,并真正引领校园文化。Q:作为曾经的学生会常委,你对未来的学生会有什么期待?肖希宇2017年中国文化周多做一些事,少一些演讲。多做一些制度传承,少一些活动。先听同学们怎么想,再听其他渠道的意见。在热点问题面前能站出来代表同学,勇敢地拥有并表达自己的立场。张瀚文 2018年张瀚文在Dear Charity致谢说点具体的吧。希望未来的学生会注意工作方法的创新:用聪明的方法(比如说运筹学的基础知识)和新技术(协作平台、执行重复性工作的脚本等)来整理工作、推广活动、收集建议,这样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有必要的话可以求教同学们中的大神。大家总在说活动内容的创新,我认为只有用新方法,用更少的时间精力完成现有工作,才能够谈内容创新。希望未来的学生会不要怕犯错,更不要怕向同伴们和同学们承认错误。要相信自己可以在别人失败的地方成功,这样我们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吉祥第九届常委参与组织内蒙古成人典礼第九、十届学生会常委交接会作为学校和学生的桥梁,期待你们让来自学校和同学这两方面的声音都能被聆听。更重要的是,我期待每一届的学生会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气质,每一位常委、部员都能够站在自己在这个集体里独一无二的位置上。祝你们一切顺利,期待你们给世外带来更多活力,也期待你们变成更好的自己。也许你早已心向往之,也许你还在犹豫踌躇第十一届学生会衷心期待你的加入“Of the students, by the students, for the students.”下一个十年的故事,我们共同书写供稿 / 刘心语 曹舒雯 肖希宇 张瀚文 吉祥责任编辑 / 宣传部-陈凯西审稿 / 学生会全体常委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学生会2020年4月10日
-
“ 未来世界 ”尽在眼前|2019DP英语节活动后记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当下,“人体热成像测温系统”、“5G警用巡逻机器人”、“负压救护车”、“CT移动方舱”等高科技产品都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些离去年英语节中的“未来世界”又近了一步呢?回想去年英语节各班的主题,同学们想象了未来世界的多种可能,包括“基因编辑”、“人工智能”、“太空探索”、“时空旅行”、“永生”、“末日求生”等热门话题。“人工智能”能否代替人类,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基因编辑”能否在我们与病毒的战役中,助我们一臂之力?在不同的未来主题之下,各班同学通过多元的活动方式,将自己对于未来世界的思考与展望、对于观点的认同与驳斥,分享给了更多的人。虽然,每一场主题的表演只持续了20分钟左右的时间,但是观众们接收到的信息却是海量的。一个个精心筹备的场馆就仿佛一场场科学盛宴,随着思维火花地激情碰撞,每个人对未来形成了一个更完整的认知。有输入,更要有输出。同学们在journal中详细记录了参馆后的所思所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以议论文的形式产出。以下是学生作文的精彩片段,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思考。如果你能穿越时空,你愿意提前遇见未来的自己吗?未来会有哪些故事发生在你身上呢?作者语言精准有力,构思新颖巧妙,以故事场景开篇,轻而易举地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On June 28, 2009, there was a party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Champagne, balloons, and hors d'oeuvres… everything was fully prepared, but not an invitation sent, and no guest came. This special party was actually held by the great physicist, also famous scientist, Stephen Hawking. He didn't send out any of the invitations until after the reception had passed, which wa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Only those who could travel back in time would thus be able to attend. This experiment was the most famous one that proved time travelling impossible. For years, scientists have never stopped investigating the possibility of time travelling. Its existence still remains a question. But if it really exists, it would bring another ethical question worth discussion: Would time travelers enjoy knowing what their future holds? For me, I would definitely reject it, as “the meaning of 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s,” knowing about future would spoil the surprise, and it would cause disruption of our lives’ rhythm. PreDP10(4) 陈亦然 Penny人类惧怕死亡,因此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人都想战胜死亡,而当今迅速发展的生物科技让死亡,即永生这件事变得更有希望。作者以课堂学过的funnel手法开篇,逻辑链清晰,引出本篇主旨句的论证过程自然有力。Throughout our history, the fear of death has always been the worst fear of all human beings. Naturally, the pursuit to conquer death and the desire of immortality has encouraged numerous adventurers, scientists, and even kings to give away everything and seek the antidote to death, leaving us with beautiful yet tragic stories. However, nowadays, 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s in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the hopes of living forever seem higher than ever before. Although most people have expressed their delight on this issue, I have to question the true impact of immortality on the human society in aspects including social unfairnes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PreDP10(1)轩一阳 Alex基因编辑能把人变为造物主吗?掌握基因编辑技术究竟是福还是祸?作者认为基因技术的应用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作者在论述部分展开大胆的假设,提出这项技术将打破自然法则的限制。在这片全新的天地中人类将创造无限可能。无论是新一代的蜘蛛侠,还是两百岁的平均年龄,这些振奋人心的设想让读者的想象空间被瞬间开启,展现了作者对基因编辑未来的信心和期待,以及对于基因编辑技术所代表的科技发展的热情,从而让文章读来酣畅淋漓,更有感染力。This idea that humans can be re-engineered brings to the third and ultimate impact of gene editing, which is entirely reforming humanity. Before, the limit of the sky is natural selection and the pace of evolution, which had greatly limited the speed in the development in the human body itself. Despite the drastic changes in the living conditions, we ourselves have actually changed very little. With gene editing, the sky is no longer the limit. Being able to edit and perfect ourselves will become the first step towards getting over nature rather than simply being governed and dominated by natural laws. We are on our ways to create spidermen, 200-year-old men, the perfect bodies, and endless fascinations that nature can never create.PreDP10(1)陈思达 Joshua随着地球资源的日益匮乏和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劣,人类开始将目光投向浩瀚无垠的宇宙,试图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同时,寻求更适宜人类居住的家园。在太空中漫步、在火星种植土豆、在月球上开发新能源……太空探索是科技进步的催化剂,所以我们才不惜一切代价探索这个神秘的外太空。但这样做真的值得吗?他认为基于当前各国的国情、人类阶级制度和社会秩序,太空探索目前弊大于利。…Why can’t we utilize the money that is used to invest into fraud and scams of space exploration to improve the well-beings of those underprivileged? Humans are not yet ready for space exploration.…Those who are less economic-developed will be abandoned on earth while the rich and the elite fly off to a better planet. This is unfair.…Countries with strong military power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will be the first to reach the planet. Others who wish to live or even come to the planet must be under their regulations. This might be the seed for dictatorship. 长短句的自然运用,不但体现了句式的丰富,还有很强的情绪感染力。最后,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呼吁人类应着眼于当下,先解决全球性问题。PreDP10(5)易秋潼 TonyAI人工智能很可能是我们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新技术,也有可能是距离未来世界的实际应用最近的一个。有关人工智能的争论由来已久:在高度发达的AI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美好吗?作者在他的三个论点中为读者们描绘了三个可能发生的场景:因为失业而穷困潦倒、因为AI的倒戈而在角落中瑟瑟发抖、因为无处不在的监视心惊胆战。生动的描绘和三个掷地有声的反问让读者噤若寒蝉。……When you, having been replaced by some robot in your company and having slowly drained your deposit to pay your expenses, at last get kicked out of your apartment for being unable to pay your rent, will you say that AI has made your life easier?……Stuck in your tiny shelter, smelling like a corpse that has been dead for days and filled with paralyzing fear, will you say that AI has made your life easier?……With so many AIs around you, capturing every word you say and everything you do, it will be a herculean task to find some peace where no one or nothing is watching. With cameras and microphones littered everywhere, how is anyone’s life going to get easier when everyone is getting uneasy? PreDP10(2)丁沛 Jerry如果说上一位同学用渲染力和代入感说服读者,那么另一位同学则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根据现有的AI技术突破推测人类可能面临的问题。她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和权威的学者研究说明:很多行业即将被取代!同时,为了获得用户的喜好,AI的算法已经有了侵犯隐私的案例。更不用说众所周知的AlphaGo和微软的小冰了。作者提出,这些技术的突破可能已经威胁到了传统艺术的发展。……Third, the inherence and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activities like chess are threatened due to the highly developed AI which simulate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robable conditions in chess and works out the solutions through trial and error. The machine learning has created the masters of strategic games. In May 27th, 2017, the AI named AlphaGo first beat human chess champion Jie Ke. It was a symbol that humankind is no longer prominent in the intelligence challenging game which hasan historyofover a thousand years. Many peopledoubtthat whetherit isnecessary to continue the learning and competition of chess because the AI can always tell us the way toward victory. Similar situations have also emerged in the field of art because according to Microsoft, its AI robot named Xiaoice can reach the ability of human painter. PreDP10(2) 陆润蕉Zoe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全世界人民自古以来的追求在未来世界中,新技术的应用与人们思想的转变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人人平等吗?作者用学术的语言和考究的词汇演绎了Matthew Effect的概念,生动形象地呈现了在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富人注定成功,穷人注定潦倒的悲伤事实。Second, technology worsens the Matthew Effect which no society can escape. The Matthew Effect states, in brief, that the rich get richer and the poor get poorer. While this effect will influence the society regardless, technology speeds up the process exponentially. As the rich gain access to more resources through technology, they also make more money from these new opportunities. That money again grants them more benefit from the technologies, leaving the poor sobbing over the fact that their whole life is doomed to be spent in the shadow of working aslaborfor the rich, only to make them richer and more suppressive against poor people. This endless loop can all be traced back to the presence of technology, which enables what would naturally take ages to show significance to happen in mere decades.PreDP10(3) 张予然 Ryan不同于Ryan同学的逻辑论证,Barbara更擅长用实例和名人观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论证显得更饱满。她认为我们没有必要过多地质疑科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政府的宏观调控会避免这些,并确保积极影响。在科技发展的影响下,教育也能变得更加普及,这反而缩小了社会阶级的差距,促使社会更加平等。Moreover, with development of various technologies, education becomes more accessible, which will actually narrow down the social discrepancy. One of such technologies is cyber schools, supported by various technologies such as internet and mass media. According to Zhe Tong, president of Wan Men online College, “We are providing free, high-quality education for over 3 million students, at all ages.” Without technology, this could never have happened. Before the cyber schools appeared in China, many students living in the rural areas of China could not get educated. Cyber schools turned out to be a great bless for these students—both for its accessibility and affordability. By staying in homes, students who could not be educated once could now enjoy the same quality of education as those who lived in cities. Through education, these students could possibly enter a decent university and increase their social levels. Thus, by using education, technology had already and will continue to influence our society positively by eliminating the social gaps.在结尾段落,Barbara同学充分表达了自己对于科技和创新的自信,再次重申我们无理由去惧怕新事物和改变,而应该相信政府的力量和科技带来的进步,呼吁大家拥抱科技,勇于创新。In summary, we are the witnesses of an era with incredible creativity. Sometimes, new technologies may face unreasonable fears such as they may exacerbate the social inequality, but when examining those fears carefully, they collapse by themselves because they may be based on some false assumptions about irrational governments, or the people who propose them deliberately neglect the invaluable benefits brought by these technologies. Facing fears, we should always be brave and confident to create and innovate; we should never, ever waste out creativity.PreDP10(1) 苏雯怡Barbara在看过这几篇范文之后,大家是不是对自己想象的未来世界中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呢?其实,不只是他们,每位同学都在本次以“未来世界”为主题的英语节中收获了很多。英语节虽已落下帷幕,但是相信它带给同学们的启发和思考仍将继续。无论是担忧还是期待,都不是杞人忧天或是空穴来风,构思未来刻不容缓。在本次疫情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未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曾经被认为只有在科幻大片中出现的场景也可以变成现实。将科技对人类产生的威胁提高警惕,把人类对未来畅想的蓝图付诸实践,这样未来便在我们的掌控之中。There is nothing permanent except change.--Heraclitus撰稿 / 郭启元 刘畅责任编辑 / 宣传部-张雨琪审稿 / DP学术英语组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学生会2020年4月9日
-
晨会分享二 | 打开另一片天 拥抱希望之春春天的阳光,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一切都在慢慢好转。在这个希望之春,世外学子学会了担当与责任,唤起了善的本心,我们在思维的发散中,探索全新的方式,打开另一片天,行本职所在,更开拓,不一样的可能。CAS作为IB的内核,社团活动自然是IB生在这段时间必将面临的问题。经济社的社长杨心怡讲述了疫情期间经济社遇到的困难和做出的创新和突破。 “经济社在过去一学期中,一直把商赛举办作为社团的主要活动,考虑到疫情时期客观条件的限制,经济设已开始转型。我们决定将传统的线下商赛模式改为线上,让选手们不再是来到经济社租的场地和其他公司面对面的磋商,而是通过线上系统的使用,让选手们在家中就能完成比赛。在内阁会议中,当陆振宇首次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是不被看好的。一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办过这样的比赛,二是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商赛模式,没有人熟悉这样的操作流程。如果吸引选手和赞助商也会是两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但是经过讨论,我们认为我们不应该畏惧眼前的困难和障碍,而是应该打破这样的思维模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比赛筹备中,我们邀请了很多十年级的社员来加入比赛的筹备和准备工作。有些10年级的社员自己也开展过很多的项目,所以他们会对比赛的准备工作开展有些经验,甚至有时候还可以给我们提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十一年级的内阁和十年级的社员一直在一起学习进步。也有一些缺乏经验的社员遇到了一些问题。我记得非常清楚的一件事情,就是之前我们让一位社员来设计比赛的问卷,这位同学非常的认真,但在反复修改之后还是有一些不尽人意。在当天晚上我和副社与同学打了两个小时的电话,和她分享问卷涉及的一些流程,问题的排布方法,以及今后他可以采取的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受益匪浅,我从他身上学习了如何精准有效地指出问题,来帮助社员们进步。在疫情期间很多线下活动都无法开展,但是它不应该成为阻止我们发展的障碍。反而我们应该利用好这次宅在家里的机会,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活动当前的不足,并且加快我们创新的脚步。我们也可以利用好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带来的红利,挖掘线上学习和活动带来的便利之处。”经济社在面对线上社团活动的挑战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商赛模式。体现社团组织者的主动思考,克服困难和为同学服务的精神,以及面对形势转变的开放、包容的品质。还有一些社团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初春中拓宽了原有的活动方式,为武汉的孩子们带去温暖,让他们知道,在抗击疫情的道路上,他们并不孤单。Voice有声书社的社长侯靖逸这样描述了他们拓展的活动方式。“这个想法的萌芽其实源于一个节目叫《声临其境》。有一位来自世外小学的小朋友为一段英文的武汉加油宣传片进行了配音,其中有一段话还蛮打动我的,她说,我等着开学的这一天和同学们再次见面时,这个假期我们一起为武汉加过油。延长的寒假期间我一直在思考,我们作为高中生可以为武汉做些什么?但是一直忽略了小学生们,他们同样渴望可以为抗击疫情作出自己的贡献,但缺少的是这样一个平台,一座可以通往武汉的桥梁。作为世外有声书社的社长,我认为这样的平台就是我们可以提供给他们的,于是这次活动便有了雏形。通过小学老师,我联系到了上海几所外国语小学,并鼓励小学生们通过视频的方式把自己喜欢的书籍推荐给武汉的小伙伴,让他们可以利用漫长的寒假期间,有选择的进行阅读。小朋友们都很积极的响应了这次的活动,抱有极大的热情,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和武汉方面的对接问题。非常感谢学生会吴新贤老师和王梦妍老师提供的帮助,他们利用人脉帮我们联系到了武汉的一所小学的校长,再由他把推文推送给武汉的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共出了两期书单,推文中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更致力于让武汉的小朋友们能够体会到阅读的力量、书籍的温度,意识到在面对疫情的道路上他们并不孤单。这次活动让我对自己的身份和职责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困境猝不及防从天而降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如既往的龟缩在舒适区,静观其变,我们需要的是思考和探索前行的路,前辈和师长们更加期盼看到我们能够利用所学,无论是理论阐述,还是社会资源,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集体的凝聚力,成为真正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世外人!”当然,为疫情献温暖的方式并不止这几种。也有一些社团在通过媒体为自己、为疫情发声。世外频道的吴伊轩、沈桢豪,为我们揭开了媒体工作的台前幕后。“世外频道非常希望在这一次特殊的情况下,用微电影的形式表达我们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作为校园媒体,希望通过微电影这样一个形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用画面的力量,去感恩、去鼓舞,更希望通过这次机会去发声。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虽然是一部微电影,但实际上前期的筹备策划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推文总共5个板块,4450字,反反复复推敲又修改。一部5分钟的视频背后是采访了17位或是一线医生或是志愿者,又或是捐助者,是使用了71个镜头片段,包括航拍新闻,以往素材、台长成员入镜等等,20位世外频道成员,通过一周的努力,指望呈现出最真诚最丰富的作品。在疫情期间,我们作为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园媒体,有这样的责任去传播真实的善意。而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也希望可以用我们的文字、我们的视频去传递我们的思考和我们的期待。所以说我们去观察身边的那些真实的美好和善意,那些真正让我们感动的东西,传递这样的一份温暖的力量,来鼓舞我们和我们的同伴继续前行!”伴随着疫情的,不只有冰冷的数据,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传递着的温暖。世外的学生们都在通过全新的方式,向外界传达着自己内心的美好与善意。刺破乌云的不只是阳光,更是思想;驱散冬季的不只是春,更是永不冰封的暖意,与希望。文字 | 黄嘉琦供稿 | DP11年级 杨心怡、邵贞玮、吴伊轩、候靖逸、邓苇航DP10年级 高远排版 | 朱予昕审核 | DP学生主任助理团 全体成员
-
Zoom in & Zoom out 线上线下——DP大理科组网课总结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进门洗手,出门戴口罩,不串门,不聚会,所有商场,公园,餐厅全部关门谢客, 全国人民“宅家”过年。开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疫情虽有好转,但并没有完全控制住。我们响应国家的号召,“停课”不“停学”。学校领导很早就展开了部署,各个部门立即结合自己的特点,积极展开了线上教学。以国际部为例,协调员陈老师研究对比目前各种网络授课直播等平台,给出了最适合我们的线上课程方案。他发现Zoom这款专业的商业在线会议平台使用非常方便,完全能够满足我们国际部小班线上教学的要求。更令人惊喜的是,Zoom平台在疫情期间免费开放使用权限一个月,给我们的网络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高三的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所以高三2月17号就开始了线上答疑复习。老师们纷纷开始使用Zoom跟学生在线互动。学生对这种方式非常的新奇,课上也专注了很多。境内的老师们也寻找到一款非常强大的线上互动平台-钉钉。钉钉专门为教育领域量身打造线上发布,批改作业等功能。国际部的老师也纷纷开始使用钉钉发布、批改作业。这样,无论直播上课还是课后作业反馈,我们都找到了最有效的工具。其实DP的很多老师很早就开始使用苹果设备进行教学。DP的老师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的利用了手机,平板,手写笔,电脑,以及各种辅助软件,打造出富有特色和活力的课堂。iPad办公利器学科特色数学组DP数学组从2月中旬起就在组内积极开展网络教学的教研活动,往好的方面想这场疫情让我们克服了人的惰性,抛开了可以使用的所有借口,沉下心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而这种思考,让今后线下学习开始后,怎样用线上教学资源和手段辅助线下教学成为可能。从数学的认知看,抽象性概念的逻辑链的形成,无法通过PPT的展示直接让学生在脑子中根植,哪怕再精美的PPT,也无法代替板书的作用。数学组教师借助ZOOM平台的共享屏幕和苹果平板电脑的手写笔,完成了板书书写。这种方式对概念可以及时给出实例加以讲解,对于证明可以给出严格的推导和证明过程,再利用ZOOM中的举手功能,可以让学生在过程中提问。而且线上教学的一大优势是,如果有学生万一过程中有部分内容还未听懂,可以通过截图或者课后的笔记共享方式复习和掌握。 课堂公式推导 批改作业物理篇物理组是一个年轻,富有创造力的集体,组内的老师对教学实践和理论,以及新颖的教学工具又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录制一节时间长度仅为15分钟左右的视频,有的老师不断修改,重录,剪辑,不厌其烦,前后竟然花费几个小时,为的就是能够给学生一节满意的课。EE答辩,物理竞赛培训也同样在线上展开。高三EE论文终稿答辩,高二的两轮开题答辩,都如期举行。在屏幕前,学生共享他的屏幕,我们老师也同步看着他的论文。竞赛辅导的理论分析,例题解答,既考验着网速,也考验着学生大脑的转速。虽然疫情阻止了我们前往学校,但是网络又把我们联系在一起。以一种超越空间的方式,传递着知识。老师和学生隔空对话,谈笑风生,网络也好像连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的纽带,以光速传播着。 网课设备在线测试物理竞赛培训化学篇利用Zoom强大的共享屏幕和注释功能,我们将完整的化学课堂搬到了网上。老师通过共享ppt,利用电容笔将关键知识点直接在ppt上进行备注,替代了课堂中的板书。对于课堂练习的讲解,请一位学生利用注释功能,用电容笔或者鼠标操控,在老师已经共享的ppt中书写答案,替代了课堂上请学生上黑板写答案。对于该答案的评价,其他同学可以通过发言以及换颜色注释的功能进行点评,替代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通过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以及学生课堂的积极参与,确保每节课高效的进行。化学笔记分享作业批改课堂屏幕互动屏幕互动生物篇如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每位同学都能够体验学习和思考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而不是只是一个吸收的海绵,是我们组在网课备课环节首要条件考虑的问题。我们针对每个知识点制作了学习单,并且找到每个知识点对应的视频,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在课上,教师可以用Apple pencil对每道题目进行注释并进行必要的拓展。一节课结束,学习单变成完整的整理手册,教师也可以分享上课拓展。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必须用更主动的习惯面对学习的安排,从教师中心转变成学生中心,也是让线上教学更成效的方式。我们通过学生共享屏幕的形式,可以结合Explain everything和zoom自带的注释功能进行重点圈涂和文字注释。Explain everything本身的教鞭指示可以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共享是基于师生之间彼此的默契和配合,在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教师做好正确示范,发挥榜样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将典型错误同时展示。教师分享:上课、下课的准时性,设定闹钟提醒以保障教学时间和师生的课间休息时间。作业通过钉钉布置、收取、批改、下发,每周两次定时定量,有助于学生合理安排,形成习惯。随着钉钉软件功能的改进,教师端较为顺畅。教学大纲提前下发、知识点细致拆分和预习作业布置,有利于学生课前自学基本知识点,课上教师主要针对重难点进行教学,互动主要通过问答、小组分会场讨论、腾讯共享文档协同编辑实现。由于教师提前充分思考、设计活动的具体实施步骤,也随着学生们对操作的熟悉提升,软件功能切换上所消耗的时间逐渐减少,生成的学习结果学生也很容易保存电子版到自己的电脑。——郑炜线上教学是个不断改进的过程,让我们回到新教师模式,重拾初心,探索新的教学手段与方式。在每周伊始下发一周教学计划,将ppt等教学资料传入钉盘供学生预习,在钉钉上设定好每次作业时间截点和提交形式。学生能够对一周学习与作业有清晰规划。在常规教学模式下在偶尔加入Kahoot趣味测验形式能够对新知识点实时测评。也可以通过问卷星中的考试模式在几节课后让学生进行自测。学生可以即时查看答题状况,反思自己一周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可在后台查看班级学生正确率统计,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每隔一阵的复盘和改进会带来新鲜感和惊喜,电子化也让教学与学习资料更加科学的整理与归档。探索与尝试会产出新的灵感,跳脱习惯的模式也会开启新的思考。——卢迪亚感激科技的发展带来的高速网络和强大的不断在更新改进的在线教学辅助软件,加上组内老师们对各种教学方法和辅助工具的不断探讨,使线上教学并没有想象中的尴尬和不流畅,反而有时感觉比在教室里师生关系更亲近些,可以随时关注到每个人的状态,随时提问互动流畅又自然。每天课前我都要做到提前十分钟用两个设备登陆好zoom会议室,设置好出入会议室铃音提示,打开要共享给学生的ppt,文档,影音资料或simulation等,调整好画廊模式以全屏看到每位同学的身影,以及打开会议室聊天窗口。然后就是跟提前进来的学生聊聊天,答答疑,十分的亲切。——张婷数学知识的落实光靠说是远远不够的,更多地还需要动笔。对老师来说,需要在白板上书写详细推导过程,绘图,并在过程中停顿,提问,或是解释数学符号和数学含义,这种数学教学的传统做法即使在技术手段大行其道进入课堂教学的当下仍然是最有效的做法。最近一次我参加IB workshop时我的主讲老师Peter就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向我们参加workshop的老师强调数学教学中黑板书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我也曾读到一篇关于美国各高校数学教师购买日本高端粉笔的报道,获悉到目前为止即使在科技最为先进的美国,代表最高平均数学知识水平的美国各大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仍然偏爱黑板推导。因此在目前的在线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直播分享屏幕和使用电子笔的方式进行授课,这也是我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最有效的数学授课方式。——赵喆学生反馈:从寒假到现在这几周的时间里面,我们一直在用网课的形式进行学习,这对同学老师来说都算一种挑战,也是尝试一种新事物。当然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契机,让我们去更加看重学习的自主性,并且我觉得通过这个机会能够让我们去培养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就是不管在课堂当中还是写作业还是课外的拓展,都需要我们这种主动性。第二点的话,我觉得由于不需要花费上下去在路上的时间,所以我们的日常安排会更加有弹性,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发展一些兴趣爱好,做一些运动。虽然我们最近一直在家里,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学期。高三(1)赵允一上了 半个月的网课,尽管无法和曾经早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面对面,然而隔着屏幕,我仍然能够老师们言语中饱满的温度与真心。Zoom和腾讯在线共享文档结合的形式来协助学生课堂知识点的复习,有效的结合利用各种软件的辅助,来时教学更高效直观。并且实现了实时跟进学生掌握情况,确保全体同学的参与。高三(6) 沈雨濛在我看来网课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它不仅要求我们要比以往更加努力,同时也让我们在自我管理以及时间管理上,这次就会全新的要求。课上我们和老师的交流或者互动方式有可能和以往不同,但是我相信这种特别的经历一定会让我们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提高,我也相信这是IB要求我们达到的。高一(4)班 许梓逸总结最近我们的工作好像全部都转移到了线上,电脑手机平板之间不断转换,完成了所有教学环节。甚至有老师觉得开学后有些工作都可以继续以这样的方式存在,比如批作业,课后答疑,复习梳理等。的确,我们感受到科技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但是很快我就会回归正常的线下学习,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战场。如何利用这段时间积累的线上教学经验辅助我们日后的线下教学呢?既然,很多的过程都可以线上进行,那么我们线下的实体的学校的作用和功能又体现在哪里呢?那就是人与人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体验。无论是课上的眼神交流,同伴的鼓励,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自我的成长,思维碰撞的火花,校园教室的氛围营造,老师课间悉心的指导,这些都是线上教学无法提供的。但是线上教学的快捷,高效,无纸化也的确是促进教学的利器。疫情之后,我们怎么快速的恢复教学,同时利用线上的优势辅助教学,恐怕这也是我们现在应该思考的问题……
-
Re_Charity | 十年之约“温暖的人永远不会在原地停下 有新的跌宕我有新的应答” Re_Charity: Review, Reform, Restart 我们收获沉淀,观察改变,心怀勇气,重新出发。 慈善路上,我们的奔跑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