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如何运用语篇分析实现“深度教学”?——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设计规程”讲座
发布时间:2018-12-04 09:01:27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3,180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

6677.jpg

11月28日下午,来自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的徐继田教研员在本部B207教室,为来自世外中学、康外实中的英语教师们进行了一场题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设计规程”的讲座,介绍如何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解析文本,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层学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讲座伊始,徐老师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指出教师们在解读语篇时常常只看见局部,而未能看清其全貌。英语教学不应只停留在单词、语法点的记忆,而要走近学生情感和思维的深处、促进学生的自主发现和真正理解,即所谓的“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则是基于“深度教学”的。为了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英语教师们要多思考如何用专业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提炼、整合、分析、比较、概括、评价”的能力。

讲座中,徐老师结合案例,介绍了语篇分析的相关理论、目标和策略。专业的语篇分析需要从结构(structure)、内容(content)和语言(language)三个角度切入,并关注语篇的六大特性:衔接、连贯、意向、情境性、信息性、可接受性和互文性。

语篇分析策略分为宏观策略与微观策略。前者重点分析情境语境、语篇模式、语篇语用,后者则侧重分析话题与词汇链、主位结构、及物系统、衔接与连贯等。在介绍情境语境时,徐老师展示了一个小对话。对话中虽未明确指出对话双方的关系、对话的地点和目的,但通过上下文便能猜测出对话的语境,由此可见“文化共知”(cultural awareness)的重要性。此外,分析语篇模式也能帮助教师迅速解读文本结构,理清文脉。其中最常见的是三种分别为“问题-解决”(problem-solution pattern),“叙事”(narrative pattern)和“一般-特殊”(general-particular pattern)。学生若能把握这些语篇结构的基本要素,便能高效地理解文本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相较于宏观策略,微观策略能帮助学生把握句与句、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徐继田老师特别介绍了“话题词汇语义网”这个概念,即让学生以一个话题内容为核心,搜集与其相关的词汇搭配。这样,语言学习便能超越理解意义本身,实现语言的运用和逻辑表达。

最后,徐老师展示了一则运用语篇分析理论设计的阅读教学案例The King and the rice。由于课文内容是叙事型,教师可以抓住“指向”、“发展”和“结局”三大要素设计问题。随后从语用角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对象和价值取向,并最终引导学生的理性思考和自主表达。

正如讲座一开始所强调的,深度学习是“有指导、有挑战、高投入、高认知的学习过程”。同学生一样,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也需要不断地自我挑战和“深度学习”。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徐继田老师提纲挈领地为世外英语组教师们揭示了语篇分析和英语教学的关系,并推荐了不少相关的论文和书籍。希望借此契机,教师们也能踏上自主学习之路,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领略“深度教学”的神奇和乐趣。

文:顾佳

摄影:朱萍(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