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大型CAS活动筹备之际-大别山项目到底能够带来什么
谈到大别山活动,看着在座的各位,从你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欣喜、期待,但更多的是茫然。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也和你们一样的茫然,没有想过为什么学校会安排我们去大别山,没有思考过这个活动到底能够带来什么。但是经历之后 我把这段旅程定义为自己高中生活最重要最有价值的经历之一,它使我开始规划设计并且去实践自己的1803社团,去找到我真正想做的事。在这过程中,其实我自己走过许多弯路,从不理解到质疑到反思再到实践。而今天我们希望能够用经验去启发在座的你们,让你们不再从一个狭隘的视角去看待这个活动,而是从大别山看到社会,再回到个人以及个人所能带来的改变。
看到现实 了解社会
翻山越岭8个多小时来到大别山,可见那里的偏僻。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大别山的闭塞,经济的不发达以及不高的生活水平呢?归根到底是大别山所处的群山包围的地理环境,同时交通的闭塞更阻隔了那里与大城市的连接。山中的孩子有的从未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也没有那么博大的胸怀或是远大的梦想,也许他们认为世代种地能够自给自足也是一种幸福。从改善整个大别山的生活出发,以我们的力量也许不能改变现状。但是如果我们因为这个而什么都不做,那么这相当于一个人在很饥饿的时候,你手上刚好有一碗粥,你却说,“我不能给他,因为他吃完这碗粥了还是会饿”,而拒绝了他让他继续饿下去。
但是我们更应该学会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每一次去都能够做出一点改变,为那里留下一点东西,那么积少成多的力量一定会带去改变。
除了改变,我们要去大别山的原因其实还有许多。一周的支教能够引导我们担负起一种社会责任。我们都为一个美好的理想和初衷而去,那就是把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但我们不是神,只是高中生,我们没有带领所有孩子走向真善美康庄大道的道德义务,事实上,即使有,我们也根本没有那个能力。我们也意识到,我们只是一群普通的学生,努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期望着把这个还不够好的世界变得稍微美好一点,不求尽如人意。这一切并不是我们仅凭一腔热血就可以的,它需要我们学习,思考,锻炼,实践,在错误中学习,在挫折中成长,在失败中前进。在这条公益的道路上,不仅仅是我们在帮助他人,我们也经由这个过程也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世外人,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这是我们投身于这个“事业”最大的回报。
回顾过去 遗憾与改变
从大别山回来后,我们也常常会想:我们去一个星期,兴许能教给他们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和他们玩的时候开开心心笑,离开的时候哭一场,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他们再回到自己并不自知的我们眼中的苦难中去。
我们开始后悔自己在离开后没有和他们保持联系,给予足够的关心,也没能够回去看看,也不知道我们捐赠的书本他们有没有在读。如果我们能够重来,我们希望至少能够让他们记得我们,记得有一群大哥哥大姐姐曾经教给他们一首歌,能够让他们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时不再哭泣,让他们能够真正用到我们所教给他们的。
但同时我们也更加在经历中遇到了不理解的事,提出了质疑。面对这些困境,我们选择去改善以及解决,而不是逃避。这样的态度也让我们所做出了改变。比如王钊薇同学的Makers’ charity以及赵家琪同学的1803零距离社团。
Makers’ charity
曾经,我的父母在大城市打拼,我经常一个人在家。我害怕过,彷徨过,甚至怀疑过父母到底爱不爱我。我很幸运,长大后父母没有那么忙了,有时间陪我了,可是那些孩子们呢?有些孩子甚至连父母长什么样都不记得了。
看着这些小朋友,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相似的经历,让我明白他们惴惴不安的心情。去大别山支教的时候,同行的小伙伴带了一把小提琴,当时好多孩子都围着他,想要摸摸小提琴。在城市里,我们总能轻而易举地接触到这些东西,可是对大山里的孩子而言,或许一辈子都不知道小提琴是什么。
所以我萌生了一个想法,请孩子们看剧。后来,我加入了一个致力于关爱留守儿童内心成长的公益组织,开启了实践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举办了The makers' Charity 为孩子们募集资金;然后联系到了北京“非童一班” 剧团,在暑假的时候把儿童剧带到孩子们的眼前。这是一个因为“感同身受”而引发的后续事情;但这件事情没有结尾,我还在路上;个体的力量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微乎其微的,但是我相信在这条路上,会有更多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加入!聚爱成行,则此荧荧之光必点通天之亮,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
1803零距离
对于我,一切的起点是这一封信。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在离别的那一天,孩子们围在我的身边,孩子们和我都一个个哭红了眼睛,还安慰着我不要伤心不要哭,送给我一封封写着心里话的信。正是这些一封封真挚的信触发了我的感动,让我抛开所有的借口,告诉自己我一定要为他们做些事。
从1803的创建到现在,1年的时间里,我们坚持在每周的社团活动上给孩子们进行20分钟的网课;并且利用社团的时间和孩子们互通书信或是打电话聊聊天。最开始,社员们经历过上课时的尴尬冷场,打电话时的不知所措;而现在,在上课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笑声,还常常听到社员们因为收到孩子们的手工小礼物而开心幸福。各种意想不到的感动都一点点碰撞出来,那是只属于我们与孩子们之间的感动,没有经历过 没有用心感受并且记住,就无法真正体会。就如同大别山活动一样,不应该将离开那里定义为终点,相反应该是激发你对于现象的关注以及思考,思考“为什么,怎么样,我能做什么”。大别山这一个小点,为我触发了一个新的空间,将个人、他人、学校以及社会融为一体。
展望未来 你们能带来哪些改变
胡适先生曾说过,“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无论成功概率多低,只要能帮助到一个孩子,我认为那都是巨大的成功。至少在我带的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有很明显的变化,从沉默、内向 、怯弱,变为主动、积极、开朗起来。那么就为了这三分之一或者更少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我们的短期支教都是有必要进行下去的。
所以大别山就像是一颗种子,你永远不知道它会开出什么花,结出什么果;用一点行动浇灌它,它总会回报长出什么来。但是如果你只是让种子默默埋在身体里,最后的结果只有腐烂。
每一届去往大别山,都是重新点燃前一届的火苗的传承过程,现在这个机会就交到你们的手中,希望你们的行动让星星之火永不熄灭。
赵家琪 鲍逸伦 王钊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