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关注技术核心原理 启智学生未来发展——记上海市初中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9-12-27 09:30:42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9,620

AI3.jpg

2019年12月25日下午,《上海市初中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研讨会在世外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办,徐汇区教育学院协办,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承办。莅临本次研讨会的专家有: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陆伯鸿先生、上海市信息科技教研员张汶女士、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谢忠新先生、徐汇区信息科技教研员袁文铮女士、大同中学副校长王菲女士、南洋中学副校长高峰先生。上海市信息科技中心组成员、上海市Python人工智能研究小组、部分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学员、部分区教研员及骨干教师们也一同观摩了研讨课,并参与了讨论。

世外中学党总支书记陈勇老师展示了一节新奇有趣的人工智能课例《走进图像识别》。这堂课从一段“阿里荣获第三届图像识别竞赛WebVision冠军”的新闻开始,自然地引出了课题“图像识别”,并使学生了解中国前沿科技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紧接着,陈勇老师展示世外中学吉祥物世外熊的图片并提出问题:阿里的淘宝为什么找不到世外熊?从而引入了图像识别上特征的概念。随后陈勇老师将世外熊与普通毛绒熊进行图片对比,让学生在学习单上“画一画”与“比一比”,引导其思考计算机是如何利用数据学习区分图片的。这种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在之后的活动二和活动三环节,学生自己运行手写识别程序,了解了图像识别在计算机内的基本处理过程——将输入的图像处理为图像数据、提取特征、预测识别,而图像特征提取的过程为“初步提取特征à提取主要特征à汇总各部分特征”。陈勇老师巧妙的问题引导与活动安排,激发了学生对于人工智能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树立了学好基础知识为科技强国而努力的意识。

之后的研讨会从“人工智能课程在初中阶段实施”切入,探讨如何开发人工智能课程来满足学生立足未来社会,如何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首先,由王丽丽老师作为世外信息组教研组长,介绍了世外中学人工智能课程的建设背景、课程框架、课程案例和课程特点。王老师用五个字“新、深、高、实、准”概括了世外信息课程的特点,并结合实例进一步强调了世外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理念和设计范式。接着,徐汇区信息科技教研员袁文铮老师介绍了徐汇区在人工智能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上所做的努力,并重点介绍了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进行的探索。

在专家点评环节,南洋中学副校长高峰先生首先肯定了世外中学在人工智能课程实践上的成果。他认为人工智能教育还在探索阶段,下一步应该重点研究如何突破困难降低难度让学生接受,而“走进图像识别”这节课把代码与可视化界面相结合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大同中学副校长王菲女士认为人工智能课程开展要把握三个联系:把学科的发展与学校课程建设联系起来、把当前学习内容与人工智能课程联系起来、把原有知识内容与人工智能知识联系起来,只要不断地坚持探索与突破就一定会取得成功。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谢忠新先生结合浦东人工智能课程的开展情况认为:人工智能课程在中小学开展是大趋势但如何开展还需要漫长的探索,学生从体验功能到调用接口,最后到打开人工智能的“黑盒”完成作品设计,仍需要跨学科融合与思考。

上海市信息科技教研员张汶女士则提到了美国CS课程设计中的capstone(压顶石)概念,认为今天的这堂课就好比是“图像识别”这一单元的一块“压顶石”,作为该单元的最后一课,代表了课程高度,进行了总结提升,并针对初中生的接受水平,将人工智能的“黑盒”打开到了比较合适的程度。未来技术的发展需要我们有勇气去探索技术的“深度”,“深度”不代表“难度”,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学习,就有可能做到“深入浅出”。她还鼓励在座的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努力大胆尝试像今天这种探索技术内核的课程。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陆伯鸿先生充分肯定了世外中学在人工智能课程探索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他指出,陈勇的课有两个特点:一是用目标导向学习活动,指向明确,二是有单元视角。他还指出今天的展示课能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正确预估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需求。他鼓励大家要坚持人工智能课程的探索,立足于让学生走进人工智能,使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在此次研讨会中,世外中学信息科技教研组在探索人工智能课程方面的阶段成果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肯定。在未来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中,世外中学信息组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奋进、攻克难点、融合核心素养于教育实践中,为学生更好地适应和创造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铺垫基石!

文:王奇伟

图:潘子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