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青山见锦城,世外学子沐春风
——记世外IC融合课程部九年级大型GC活动
融合课程部最令学生们期盼的,一年一度的大型GC活动已落下帷幕,六、七、八、九四个年级组分别去往不同的方向,但却带着共同的目标:把课堂知识和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学以致用。今年的九年级去往成都,四天三晚的行程兼顾了人文、自然及科学学科的学习和体验。在这些天里,蓉城以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外的学生和老师。
现撷取学生们的三篇考察日志,以观此行中学生们的思考和收获。
考察日志 Day 1——融合课程9-2顾耘之
今天是成都之行的第一天。从飞机上俯瞰这座城市,像是由一块块良田划分而成的、充满田园气息的小镇,颜色各异的平原被切割成不同形状,形成了一幅亮丽的风景画;而下飞机后,真正地深入、探索成都,却发现它其实和上海没有很大的出入:一个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大都市。这先后两种强烈的反差使成都在我眼里多了一丝神秘感,也使我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
由于是午时,并考虑到大家在飞机上都比较乏累,第一站我们去到了融汇所有四川小吃的美食街——锦里。这是条充满古典韵味的古街,就连星巴克门前都挂着古色古香的大红灯笼。而这些当然是我们快离开锦里时才注意到的,一踏入这儿,闻到食物诱人的香气,看着每个行人都津津有味地吃着手里捧的各色小吃,谁还有悠哉闲逛的兴致呢?早就循着香味直奔小吃而去啦!三大炮、串串香、红糖糍粑、烤土豆……我们可谓是吃了个遍,但或许是我对糍粑的期望值过高,跑了一条街好不容易才找到的红糖糍粑,我却并不爱吃。我这简直是“在寻找美食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在成为胖子的路上迈步前进”啊!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和锦里相距不远的武侯祠。四川,在三国时期为强盛的蜀国,而成都作为当时蜀国的都城,自然也拥有悠久的历史背景,武侯祠便是一座三国遗迹博物馆。其中最吸引我的便是其栩栩如生的英雄雕像,关羽、刘备、项羽、赵子龙都神态各异、造型清奇,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非凡智慧。
成都,成都!好期待接下来的行程。
考察日志 Day 2——融合课程9-1薛文韬
让我心醉于成都的,是她矜持守旧里的微妙变化。
天气:上午离开住处时和风徐徐,春意浓烈;漫步于都江堰的索桥上,整个肌肤都暴露在炽热太阳的炙烤下。然而刚刚步行到青城山脚,随着两三阵闷沉微弱的雷声带给我们的是上天的歇斯底里和狂热的亢奋—暴风将树干碾倒,把雨棚压得摇摇欲坠;针一般锋利的水柱夹着鹅卵石一般大小的冰雹从天空倾盆而下,像逃脱了地狱的恶魔似乎要吞噬一切。我们在这突如其来的的变故中受到了深深的心灵震撼,只得畏缩在一个小杂货铺的安全空间内,焦灼地为困在山里接受上帝审判的同伴们祈祷。在这座变化无常的城市里,就连成都人也不知每天迎接他们的是蒙蒙细雨还是晴天霹雳。
历史:成都从巴蜀文化的中心发展为历代王朝的都城,从一座中原边缘的偏远乡镇演变为西南地区的战略要地,其中经过了多年的变迁和机遇的巧合。从将一片沦陷于严重的水旱灾害的盆地改造成“天府之国”的都江堰,到英杰辈出却在敌军铁蹄下化为乌有的传奇蜀汉,如此种种命运的转折点无一不扭转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方向。成都记载着太多悲欢离合与世事变迁,这一些记忆的碎片也织成了城市在不稳定的时代背景下所滋长的厚重文化底蕴。
文化:巴蜀文化最初只作为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没有很大的特殊性,但也从未淡出历史的舞台。然而在盟军侵华、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以及现代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影响下,许多城市被掠夺、毁灭,被外来文化所同化,或是失去了曾经的社会习俗。成都在隔绝中存活了下来,于是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和代名词。一个文化如此的发展和变化着实不可预知。
考察日志 Day 3——融合课程9-3 张雨琪
阳光明媚的清晨,我们驱车来到了杜甫草堂,它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当年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草堂郁郁葱葱,有流水萦回,竹树掩映。古朴别致的景象映入眼帘。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多次领略了杜诗的意境,也通过戏剧等方式了解到了这位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颠破流离的一生。在杜甫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儒家知识分子身上所具有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他看尽底层人民生活的疾苦,艰辛,并用笔疾呼。当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站在杜甫铜像的面前,他的眼睛凝视着前方,眉宇间写满了忧国忧民之情。心中的敬意和钦佩之情油然而生,这种“安得厂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打动人心。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中国青年也应当心系天下,关注社会,以天下为己任。
下午我们来到了金沙遗址博物馆,展示了神秘的古蜀文化和独特的青铜文明。其中,导游的讲解令人印象深刻。他的讲解生动有趣,极富内容又幽默十足,结合通俗语言以及网络热点激发同学兴趣。让历史不再尘封,禁锢在书本之中。而是立体鲜活的展现出时代风貌在我们眼前。寓教于乐,结合互动的形式应当被更广泛的运用在教学之中。记得曾经在朱老师的中国地理课上,她将自己的个人经历穿插在课程中,比如讲到新疆盛产棉花时,讲了自己幼儿园同学吃棉花的故事,逗笑了同学们更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们,在思考教学知识点的同时更多的去思考怎样使得课堂更加有趣、活跃。
品尝成都火锅后,我们结束了一天的行程。这一天中,观美景,赏诗文,听讲解,学历史,尝美食,同学们都收获颇丰。
每日等到查好房,收好学生们的考察手册,老师们都会批阅学生们当天的考察日志,每一篇都记录了学生们在成都的观察和思考,如此生动,又不失深刻。相信这次的成都之行带给学生们的不仅是一个美好的回忆,更是一次成长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