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师资建设
-
关注语言能力 聚焦学科素养 彰显育人目标3月17日下午,世外中学本部九年级英语学科备课组组长杨嘉华老师为世外青年英语教师们开展了一场命题培训。他从不同的题型入手,介绍了如何运用不同的技巧,针对不同题型,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和思考。本次活动旨在交流研讨命题策略,提升年轻教师们的命题能力。在正式分享命题技巧前,杨嘉华老师先强调了《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命题原则。杨老师指出,试卷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英语测试的育人功能。试卷应充满正能量,关注学生优秀品格的塑造,体现对于学生正向积极的引导作用。除特别关注语言应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核外,试卷的各个部分都应能让学生在地道、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同时对思维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试题选材应广泛并结合时事。最后,教师应更重视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培养,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随后,杨老师分别从各个题型着手,与各位年轻教师们探讨各项题型值得注意的出题原则和技巧。针对听力题目,杨老师指出听力图片要清晰,不应在理解图片上给学生造成障碍。听力对话题应该注重不同方面的考查,如:数量、时间、地点、日期、人物关系及在语境中说话者的意图等。听力部分判断True/False的语篇难度应低于阅读理解题,题目可以考查短文的大意,也可以考查文中的细节,应该避免常识型问题。听力中的填空部分可适当考查单词的拼写,但单词不宜超出书本或考纲范围,而且考查的单词应该以实词为主,可以适当考查一些数词。针对语法命题,杨老师强调,语法考核需目标明确、考点集中。题干需体现一定的语境,从而考查语法知识在这个语境中的使用。题干要简洁明了,尽量避免负面、消极的内容。考查要全面、同一语法知识或者词汇不应在同一张试卷中重复考查。最后,语法选择题不应出现有拼写或语法错误的选项。接下来,杨老师在阅读理解部分的命题规范中提出,阅读文本应做到体裁和题材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题目应检测学生不同的阅读理解能力,如寻找信息、概括、推断、词义猜测等。选择题的干扰项应与语篇有一定关系,以增加其干扰性。随后,杨老师以近几年的中考真题为例,具体分析了不同阅读题型命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最后,关于作文命题,杨老师强调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思想与价值的载体,承担了检验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所以写作题目不应限制学生的思维,应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让学生有话可讲。在题干中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提示,命题可以考查不同的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书信、看图写话等。在这场提纲挈领的讲座结束前,细心的杨老师还就试卷格式规范给了在场教授们一些关于细节的提醒。通过本次教研活动,相信年轻教师们会在资深教师的引领下,在日后的命题教学工作中更加关注语言能力的运用,以考促教,充分发挥试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范箴箴图/黄萍编辑/顾佳
-
整合单元教学,提升思维品质2021年3月4日下午,在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开展了《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由上师大中文系郑桂华教授执教统编教材七下第一单元《邓稼先》《说和做》专题阅读。课堂伊始,郑老师便以“关于这两篇课文的学习收获了哪些内容?”一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回顾学习所得,又通过梳理的方式培养学生归纳分类的思维品质,呈现出从人物品质、启示、写作手法到社会背景等多重维度的归纳方式,引导学生由碎片化的感悟到知识整合的嬗变,同时又与单元导语中的人文目标和知识技能目标相切合,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而这翻思维火花的碰撞仅仅是专题活动任务的一个引子,如何设置一个串联起整个单元教学的主题活动,既切合单元目标,又能充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郑老师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做了很好的示范——在第二个任务中,郑老师引导学生通过速读来寻找课文中对邓稼先的一些称呼,同时又将主要任务分解成三个小任务:一是对这些称呼进行分类,二是讨论分类的理由,三是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称呼并谈谈自己的认识。这样一种梳理和探究的任务代替了以往教学中肢解课文的方式,帮助学生将文本中的语文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在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思维品质的同时,更指向文本的深度阅读,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堂润物细无声的语文课上,郑老师更注重真实情境任务的切入,由语言建构的梳理与探究到知识与迁移的运用,由对邓稼先身份和评价的梳理,到臧克家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引导学生不仅关注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更要思考阅读写人文章的一些阅读方法。郑老师借由情境性、整合性的单元活动设计,在课堂过程中,围绕学生的需要进行演绎与升华,激发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转化,并由文本内容迁移到自我的认识与思考,这背后透露着的是一位语文学科探究者的孜孜不倦与良苦用心。在郑老师的课堂展示结束以后,与会老师们都积极参与到评课交流中。俞斌老师也即班次展示班级的任课教师,他提到自己听完这节课最大的感触有两点,一是教师非常注重对于学生在分类上的思维品质的训练,二是提示我们在阅读这样的文章时不仅要研读笔下的人物,更要关注作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杨宇老师认为让学生寻找称呼、给称呼分类、思考为什么这样分到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称呼,这样的梳理探究替代了琐碎的提问回答,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刘侠老师则提到郑老师的课给予我们许多启示,比如多篇文章的共性应如何挖掘,又如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应如何设计。陈妍老师评价这是一节有逻辑的,有思维品质的,有语言训练的,有情怀的语文课。随后蒋艺茜老师向郑老师请教,对于上过的课文,如何去设计评价维度和难度?尤其是对于班级内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该怎样让他们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去。许佳家老师则困惑于:面对单元导语中模糊的地方,是否让学生自己去细化单元评价目标,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针对老师们的评价与提问,郑老师真诚坦率,结合自己以往教学《散步》《秋天的怀念》《老王》等课文的经验,大方地与在场所有教师分享自己的心得。她认为作为班级的授课老师,可以利用自己对学生的了解,采取适当的方式,在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的情况下,尽可能把目光投向更多的孩子。其次,要通过整合的结构化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及她心目中的语文课的样子,郑老师说了简单的六个字:“少一点,深一点。”她认为语文的教学不应只是和学生的分数联系在一起,更应和学生未来的人生联系起来。教研活动的最后,陈友勤老师评价这是一节“可望”而“可即”的课——郑老师看到了学生在课上的活动,用事实告诉我们不必追求课堂的“宏大”,而应脚踏实地地研究哪怕一个很小的问题。“在教学事业的追求上,不吃苦是无法获得前进的。”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不仅能学到郑老师教学的别具匠心,更能学到她潜心钻研的精神。撰稿:张彩萍赵陈惠
-
有效进行文本解读,提升英语阅读教学1月6日,特级教师施志红老师来到世外中学,针对如何有效进行文本解读,对世外英语老师进行了英语阅读教学指导。施老师的讲座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即什么是文本解读、为什么要进行文本解读、文本解读从哪些维度展开、如何基于文本解读设计阅读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何基于文本解读设计阅读教学活动。文本是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文本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段落或者一个语篇。施志红老师援引赵尚华老师在《关键问题研究》一书中对文本解读的解释,即文本解读是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前的准备活动,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之一。文本解读的目的是回答“用文本教什么”,其基础是梳理“文本有什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去获取信息、学习语言、理解文化、拓展视野,然后再“走出文本”:尝试语用、发展能力、创新思维。文本解读可以从单元视角、文本特点、教育价值和学生起点四个维度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常常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本单元的话题是什么?此话题曾经在何时出现,以后还会再现吗?单元内部的阅读版块与其他版块之间存在什么内在关系?精准、基于单元视角的文本解读有助于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避免“视而不见”或“操之过急”的现象。前三个维度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而第四个维度“学生起点”则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比如,可以通过课前调查问卷,个别学生访谈,或者结合教师教学经历,对学生的学情进行预判。教学目标要解决的问题是Where are we going?施老师以一篇题为ADay at School的文本为例,具体讲解了如何通过单元话题解读、单元目标解读、标题解读、插图解读,语言解读、细节解读、整体解读、阅读策略的解读等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文本,设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介绍完文本解读的策略之后,施老师引用了大量一线教师的课堂实例,解释教师如何通过细致的文本解读,设计读前、读中和读后的阅读教学活动。在读前环节,我们可以设计各类有趣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预测文本内容、扫除学习障碍。在读中环节,则可以从整体理解、提取信息、比较辨析、推断解释、语言分析、归纳梳理等角度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发掘细节。在读后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写作意图,通过讨论故事结局、评价质疑标题,形成个人观点,进而开展语用实践。施老师指出,读后环节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学科育人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文本解读能使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上落实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提升文化意识、优化思维品质、增强学习能力,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世外英语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尝试用更多的方式进行文本解读,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文:陈然编辑:顾佳
-
潮来浪涌推课堂精品,神思异彩绘世外蓝图10月29日上午,世外中学2020学年“百花杯”青年教师教学评比大赛复赛阶段评比暨“百花杯”说课比赛于本部B207教室展开。经教研组推荐与学校初选,有二十二位来自境内外的各学科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继初选考核后,他们于此次比赛中带来了更为新颖的课题。基于教材与学情,紧扣学科核心素养与世外教学理念,青年教师们“各显神通”,依次展示了精彩的说课。世外中学厉笑影校长、陈勇副校长、赵蕾副校长、穆绮芸副校长、教学部门负责人及所有教研组长等作为本次评比的评委团,共赏了世外教师们异彩纷呈的说课风姿。这场“百花杯”说课大赛可谓是钟灵毓秀、人才济济,教师们不仅展示了充满活力的世外风采,更是宣扬了“养体开智以外,又以德育为重”的授课理念。在“因材施教”的核心指导下,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学科的老师一一展示了各自独特的教学思路,一个赛一个精彩地演绎了世外的生动课堂。“情景教学法、视频治愈法、探究学习法……”被教师们巧妙地糅合在教学课堂中,将一个个难以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更有效地实现了课堂吸收最大化;“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了吗、飘逸的南国风、盛唐气象、中国石拱桥……”这些有趣的选题能够实实在在地调动起同学的学习兴趣,进而完成“作者-文本-读者”的深刻互动。这次说课大赛让我们看到,教师既可以开嗓歌唱出风情各异的南风乐曲,让同学们了解地域特色对文化与艺术的影响;也可以设计“洗污渍”的环节来让同学更清楚生活表面之下的科学原理;还可以体验数学地逻辑推导、品味理科探究地思辨之乐;甚至能够将文物“带”上课堂,让国宝“讲话”,重新演绎一番恢弘大气、厚德载物的盛唐气象,以及那环肥燕瘦的唐代女子身影……教师们就是这样将自己的妙才神思化为课堂实践,再进一步变成精神财富给予学生,这对于推动教与学的转型、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甚为重要。“关注思维品质,提高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成为温暖善良的世外人”是这些青年教师始终不忘的初心,这般着眼宏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立足当下、理解与传承世外文化的风采赢得了在座评委、境内外前来共同观摩学习的同仁们由衷的赞扬,这不仅是对参赛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肯定,更是对世外风貌的肯定。赛后,世外中学“百花杯”说课比赛被多位专家肯定、称赞,这份进步离不开教师们的辛苦钻研,更离不开日益团结的世外团队。每届说课大赛的大环节、小细节无一不是集体力量的凝聚,正是这样,“百花杯”及世外的水准才有逐年提高,进步明显的今天。世外团队乐于分享、精于专业,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安心的研究环境、发展与提高业务水平的平台与优渥土壤,是整个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坚强后盾。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代代教师的智慧在潮来浪涌间相接连,构成一片知识的海洋,一位位教师个性化的精神财富为孩子们勾勒出成长的蓝图。愿,山比天高,爱比路远,世外令你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文:丁可图:潘子艺审稿:陈菊华
-
深研阅读教学策略 启迪命题思维高度10月28日下午,徐汇区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重大考试、竞赛命题组成员、上师大附中前教研组长顾惠玲老师来到世外本部,为英语教师们讲解语篇文本解读和阅读命题的策略。在正式分享文本解读技巧前,顾惠玲老师先强调了不同文体的语言和结构特征。顾老师指出,老师们在考虑不同的阅读技巧时,首先要基于不同文本的结构特征、语言特征、结合时代或写作背景,聚焦每一篇文本的核心内容,达成不同程度的阅读理解目标。随后,顾老师分别用四篇不同题材和文本特征的文本,讲解四种不同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针对说明文,她提出:说明文的语言特征往往较简洁、直接、严肃。对于这类文章,老师们可以指导学生认真研读首段的首句和尾句,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文本的第一句/段中往往包括事实背景、主要意见和理由依据等关键信息,为整篇文章的阅读搭设了脚手架。而议论文的语言严密、犀利、复杂,包含长难句,结构清晰,常采用对比、比较和论证方法。在分析这类文章时,老师们可以带领学生以语法、词汇、句型等为抓手,帮助学生快速找到作者的立场、写作目的,识别文章结构和脉络,找到作者论证的方法和特点,从而理解全文。顾老师所讲解的第三篇,是一篇记叙文。对于这篇文章,如何教会学生识别明义、体会隐义,则成为了其教学难点。顾老师建议大家先基于文本,了解人物背景和创作背景,再走出文本,概括归纳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之外的言外之意,最后又回到文本,从“感性”到“知性”最后转而升华到“理性”的高度。通过讲解最后一篇文章,顾老师让在座老师们感悟到如何实现“超越文本”。老师们可以教会学生联系历史、现实、自我,学会比较和概括;提炼文本内容,以将文本素材最大化利用。根据以上几篇文章的细致解读,顾惠玲老师强调了在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形成正确阅读习惯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的文本、不同的阅读目的,英语老师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解读策略,以帮助学生形成不同的阅读体验、达到不同的思维高度。最后,顾老师使用了一篇往年高考真题中的完型填空为例,带领老师们领略了阅读命题中的奥妙。她指出,根据上海高考英语科目考试说明,命题时主要测试在语境中综合运用的能力。作为命题老师,老师们应该清晰考核的目标是学生能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能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且能理解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在顾惠玲老师精彩的讲授之后,九年级的朱婷老师和六年级刘赟老师分别进行了百花杯的说课试讲。顾惠玲老师、世外中学英语教研副长黄萍老师、七年级备课组长唐君妮老师、以及2019年百花杯获奖者李婧老师对说课进行了点评。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世外英语教师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从不同的文本特征入手,拓宽文本解读的深度和维度,而且也提高了对阅读题目的命题水平。文/范箴箴图/潘子艺编辑/顾佳
-
挖掘学科特色,优化教学设计2020年10月16日,世外中学“百花杯”青年教师评比的赛前说课培训分享会在B507会议室展开,由境内外各学科组推选的“百花杯”参赛教师以及2020年新入职的老师们共同参加了此次培训,深度学习了说课的关键和要领。本次培训邀请到了去年百花杯一等奖获奖教师——钱瑶老师和朱叶老师与在座老师进行交流与分享,两位老师将说课要领倾囊相授,让在座教师受益匪浅。来自DP中文组的钱瑶老师通过“说课三问”,深入剖析了“什么是说课”、“说课要说什么”和“如何准备说课”这三个问题。钱老师首先通过“说课”和“讲课”的比较,引导老师们关注说课的关键——说清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方法,说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并提高教学效果。接下来,钱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分析了说课的四大模块——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手段、说教学程序。她特别指出,我们应该把关注重点从“老师怎么教”转移到“学生怎么学”,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任务和问题,思考这节课能给学生的能力带来哪些改变。最后,她从选课、寻找理论依据、撰写说课稿和挖掘创新点等方面为参赛教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接着,来自境内语文组的朱叶老师着重分析了“如何选好要说的课?”和“如何说好所选的课”。朱老师指出,所选的授课内容需要具有“典型性”。她结合自己的课例,从课型特色、所选内容在整个初中阶段的特殊作用、学生具体学情这三个维度解读了授课内容的“典型性”。朱老师不仅关注语文学科,还对其他学科的特色和发展做了一定的解读,鼓励教师们从不变的教材中寻找值得“同课异构”的新解读,在变化的教材中探索“新课型,新上法” ,引导教师们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这样学”这些关键点。在两位教师交流之后,我校师资办的徐雅雯老师结合自己的体会,总结了优秀说课案例的共性:体现学科特色和学科魅力、具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展现教师的个人风格和魅力。她建议教师积极进行组内探讨和跨学科交流,不断打磨自己的教学设计。最后,我校教导处陈菊华老师为我们深入解读了“活力课堂5.0”的理念——基于学生学习的课堂,基于教师研究的课堂。她希望教师将教与学有机结合,将教学内容落到实处,也能在说课过程中体现出学科特色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一个小时的培训时间飞速过去,老师们还沉浸在培训内容所激发的新思考中。相信在接下来的百花杯说课比赛中,老师们会将“活力课堂”理念融入教学设计,展现出体现学科特色、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能力发展的教学设计。撰稿:刘赟审稿:陈菊华
-
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为了世外的孩子们在家也能享受英语课堂,学得更好更有效率,世外英语老师不仅结合教材,设计了许多优秀的网课,同时也从市级“空中课堂”的网课中提炼出了精华,采百家之长,融入世外的英语课堂中。5月27日下午,在世外中学本部B207教室,来自六年级到九年级的英语教师代表分别对市“空中课堂”英语课中的教学设计亮点进行了分享总结。首先,任教九年级的夏沁老师从备战中考的角度进行分享。通过观看市录播课,毕业班的老师们总结了很多解题技巧的教授方法,比如通过预测、推断提高听力解题技巧;通过融入游戏成分(比如分类,寻宝类游戏)提高语法记忆技巧,增加语法学习趣味性;通过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回答问题技巧;通过培养学生关联性思维,提升思维技巧等。接着,朱婷老师代表八年级备课组发言。从众多市录播课中,她提炼出值得借鉴的四个方面:第一,关注文本特征。比如在卢璐老师主讲的牛津第一单元Trees for life一课中,老师关注文本的体裁,即采访,并引导学生在第二个课时体会一个好的采访是如何层层推进的。第二单元有关水,体裁是对话,老师邀请学生关注对话的目的,并在处理完文本后,从文本特征、文本内容、文学手法及写作目的四方面对比主课文和拓展课文。第三单元是一则故事,授课老师准备了很多关于文本特征、写作目的的提问。第四单元,老师则引导学生对听力文本的体裁进行辨识。第二,注重思维品质。比如卢璐老师通过标题解读,读前预测,关注标题与主旨,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挖掘细节。第三,教给学生工具,比如流程图的使用。第四,鲜明有效的课型设计。听力课引导学生关注说话者语气,了解说话者意图,通过图片使听力文字可视化。口语课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主题演讲,对于具体步骤进行归纳。写作课通过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时态记录会议的进展。语法课由学生阅读文章,自己划出不同的时态,并分析用法。学习了市录播课的优点后,八年级英语备课组还及时地将这些经验融入线下教学中。随后,七年级的孙淑伟、范箴箴、陈伟老师结合市录播课和线上教学工具,分享了如何将线上教学所收获的理念及方法运用到线下课堂。例如,通过布置视频作业,学生一人分饰多角进行对话,增加课堂趣味性;通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注重团队协作和资源共享;通过学生自制讲解视频,增加学生的参与感;通过“钉钉”平台的互动功能,创设活泼热情的班级氛围等。六年级的唐君妮、茅佳妮和屠佳恺老师从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复习课四个课型分享了市课的亮点。其中,听说课的亮点在于注重音标教学和自然拼读、在教授过程中先整体再细节,手段多样,处理细致。在口语产出之前,搭建脚手架。阅读课的亮点在于教师先引导学生预测文本引起阅读兴趣。文本处理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例如运用Problem-Solution的方法解读文本。写作课的亮点在于通过情境导入,通过提问逐渐搭建阶梯,通过设计Checklist引导学生自己检查作文的完成度。复习课的亮点在于它的整体设计,例如通过听力理解复习词汇,句型和语法结构。最后,世外英语教研组长朱萍老师总结道,不同年级的市录课中都体现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们在平时教学时要多多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基础、关注教学评一致性、关注教师如何影响学生。世外老师将抓住契机,积极迎接变化,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教学,汲取新的方法,学以致用,提高学习能力,让世外的英语课堂充满生机,迸发活力。文:陈然摄影:杨嘉华编辑:顾佳审稿:朱萍
-
听课中汲取,备课中实践听课与备课不仅是每一位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日常,更是每一位新教师最快获得专业成长的实践路径。为了更好的落实每一节家常课,同时也为期末的汇报课积极准备。11月29日下午,世外中学全体新进教师在本部A507齐聚一堂,进行了以“备课与听课”为主题的专题培训。本次培训由师资办的徐雅雯老师主持,邀请到了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表现优异的教师代表分享发言,并由教导处的陈菊华老师对新教师们的日常备课、听课以及汇报课常规提出要求。培训由两位优秀教师的分享开始,来自境内科学组的范洁老师不久前刚获得了上海市中青年教师评比(科学学科)二等奖的好成绩,她从自己为公开课的反复备课、磨课谈起,以“备课那些事儿”为题,就事前调查中新教师普遍反映的备课中有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的困惑给予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范老师强调,从大局上看,基于整体视角、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要以具体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领,注重教学过程的严谨性与结构化;从细节上看,问题链的设计、活动环节设计、确定重难点等都需要不厌其烦地推敲打磨。接着,来自境内英语组的陈伟老师结合百花杯教学评比,以及自己代表初中英语组参加全国教学研讨展示课的经历作为分享,就公开课“美”之所在为切入口,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的举例阐释了公开课的三重美:教学本身之美、穷尽精神之美以及公开传播之美。陈伟老师还为新教师们提出了汇报课的重要建议:1)了解学情全局把控2)设置有梯度的问题3)增加生生、师生与内心互动4)反思学生学习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在两位优秀教师的发言之后,教导处的陈菊华老师从课堂构建的角度,强调教师必须牢记学科素养与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一堂课后真正有所改变。她也建议新教师借助世外中学强大的团队力量,反复沟通、持续学习、互相激发、合作共赢。培训最后,徐雅雯老师总结了课堂观察与课堂反思的重点与建议,以激励新教师在每一节家常课的备课,和每一次日常听课中都能有新的思考与进步。近两个小时的培训分享内容丰富,无论是对公开课核心要点的阐述、还是老教师发自肺腑的公开课体会、或是日常备课、听课、评课的重点梳理,都启发了新教师们如何更好构建课堂的新思考,也增强了新教师更好地从日常做起,从点滴做起,逐步发展自身教学能力的信心。期待每一位新教师都能在汇报课中通过积极的准备获得优秀的表现,更期待每一位新教师在世外沃土中成长的每一天都有思考有收获!文:张倩图:徐雅雯审稿:徐雅雯
-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聚焦学生深度学习金秋洒下的阳光照耀在世外桃源的白帆上,画出道道剪影,丹桂飘出的香气在校园里氤氲留恋,在这如此美好的时节,2019世外中学“百花杯”青年教师教学评比大赛决赛分别于11月18日和11月20日在国际部A206教室与本部B207教室展开。来自世外境内外的十三位青年教师,在说课比赛中脱颖而出,参与了此次教学评比。世外中学厉笑影校长、陈勇副校长、穆琦芸副校长、教学部门负责人及所有教研组长等作为本次评比的评委团,共同领略世外青年教师满怀激情的授课与充满智慧的教学。盖茨比小说封面热议引发对人物的深层剖析;迪士尼食物引发的维权讨论让学生们意识到善用法律的重要性;探究一个国家的幸福因素激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品读课文中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并体悟作者的情感;亚马逊丛林求生的故事中感受人物的内心力量,帮助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核心素养、单元设计、深度学习、项目化学习……”这些在说课时教师们反复提到的理念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课堂;学科的内涵、世外的理念自然地流露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赢得了在座评委、境内外前来共同观摩学习的同仁们的肯定与赞赏。教师们不断丰富课程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的渠道,让学生更立体、更真实地感知世界。“过去,教材是学生的全部世界;现在,世界是学生的全部教材。”世外中学“百花杯”教学评比的质量逐年提高,青年教师们在桃源这片沃土进步明显,这份进步离不开教师们的钻研付出,更离不开越来越有凝聚力的世外团队,离不开世外教师团队乐于分享、精于专业发展的精神。每一位教师快速成长的背后,是整个教研组团队在教学、研究能力的不断提升,是整个学校教师队伍内涵建设的提升。每位世外人,会继续实践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深度学习,守好课堂主阵地,共期学生美好未来!撰稿:陈菊华审稿:贾丽浈摄影:潘子艺
-
积极心理促教育,群体智慧齐共享立冬悄至,可世外中学新教师心理培训场上的氛围却非常热烈,暖意流动。2019年11月8日下午,由世外中学师资办与心理组联合组织的新教师心理培训在本部207教室进行,主题为:群体中的心理学效应。本次培训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每位新教师经随机分组入座,并且获得一份“培训小星”与“心理资料包”,资料包是群体心理学框架下有关认知错觉、态度转变、同伴影响与心理暗示的10大群体心理学效应。经过学校心理组老师的引导、分为四个学习小组,经过阅读、交流、汇总、展示四大环节,新教师们踊跃参与,将心理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不断碰撞出思维火花。培训的第一个环节是教师们自行阅读资料包中的材料,了解本组需要分享的心理学效应的定义与专业实验,过程中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和本组的心理老师进行交流答疑。第二个环节为讨论思考:教学中是否出现过这种现象?该如何利用好这种心理现象,如何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举例说明。第三个环节为交流分享,每组与其他小组分享本组学习到的心理学效应与应用。最后一个环节为聆听学习、互动交流,并以小组互评的形式选出最佳学习小组。胡天杰老师代表第一组率先发言,向大家介绍了作为自我实现预言的安慰剂效应与期望效应,分享了9分小孩的故事、对“话唠”孩子的期望转变、以及补课安慰的故事。第二组以王琦老师为代表,从责任感与压力的角度解读了从众效应与旁观者效应,提出教师引导作用的重要性,善用从众效应。第三组以刘畅老师为代表,生动阐释了教师应该对得寸进尺效应与破窗效应的应用:教师对学生既有底线又有期待,突出了为学生营造积极环境的重要性。第四组以朱灏晟老师为代表,形象地说明了教师可能对“成绩好”的学生有晕轮效应、教师课堂收尾时的近因效应、学生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首因效应、教师可能对不同班级学生的刻板印象。在各组的展示中,大家也展现了由小组智慧结晶完成的心理效应海报,精确的解读,妙趣横生的配图,生动鲜活的例子……最后,经过激烈的评选,第三组与第四组共同获得此次心理专题培训中的最佳小组。在本次培训中,所有新教师们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踊跃回应、各抒己见,很多教师即兴的发言引得大家阵阵的掌声。也是在交流中,体现出新教师们愈加开阔的视野和极强的学习能力,教师们不局限于单一心理学效应,而是在各自主题的引领下,在团队的不断互相激发中,不断发现具有足够深度和复杂度的问题,立足自身教育教学,又勇敢迈出资料卡片提供的知识范畴和生活实例,不停思考、探索、延伸……相信带着这此与“群体心理学的初体验”再去各自的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的时候,一定会收获更多!文:张 倩图:林诺纯、张倩审:徐雅雯
-
立德树人 从“心”开始世外中学一年一度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即将来临,基于本次“心育”的比赛主题,我校特别邀请了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松江区教育学院德研室主任王洪明老师为全体班主任开展了专题讲座。11月9日下午,世外中学本部、境外部和康外实中的所有班主任齐聚B507会议室,聆听王老师关于《班主任如何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讲座。讲座伊始,王老师就抛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在教师和心理学家眼中,学生的哪些行为是严重的?虽然讨论的对象都是学生,但是教师的认知和心理学家却是相反的。教师普遍认为最严重的是违反课堂纪律、违反权威的行为,而恰恰是教师普遍忽视的学生退缩的、不爱社交的性格与行为特征,在心理学家看来是最严重的问题。因此,做好“心育”的前提是班主任先转变自身的观念。当然,班主任们在“心育”的过程中,也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避免认识的误区。王老师明确指出,班主任不是心理医生,也不是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但是班主任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级预防员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我们可以从认识自我、情绪调适、学会学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而最关键的是班主任要培养孩子积极的心理品质,这是引领孩子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石。基于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班主任要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活动,以便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心理辅导活动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活动为载体开展的,但它不是知识的传授,更不应刻意阐述心理学概念,而是透过活动,唤醒学生的情绪,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体验、理解和感悟。其次,在活动中关于问题的讨论都应从心理健康发展角度出发,不做价值判断,教师只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和做选择,而不直接给答案。王老师也结合亲身经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当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偏差时,教师要不要干预?答案不是否定的,教师可以通过自我表露,以委婉的方式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态度。总之,一切都要适应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与需求。王老师的讲座既从宏观的角度给班主任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理念;又从微观的角度为班主任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建议。从明确目标、主题的表述、内容的选择、活动的设计、提问与反馈的设计到总结,王老师为如何架构一节有效的心理辅导课提供了明确可操作的指导。讲座的最后,王老师以一则视频,更加生动直观地向班主任们展示了优秀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在整个的讲座过程中,王老师仿佛是取之不尽的泉水,源源不断的给班主任们提供扎实的理论和鲜活的案例,让原本陌生的“心育”离老师们更近一步。相信,在日后的工作中,世外的班主任都能够更加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带着对探索“以心为本”教育路径的热情,真正地走进学生,读懂学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文:张彩萍审稿:金月华图:潘子艺
-
以读促写,深入文本 激活思维,内化知识10月23日下午,世外全体英语组成员与远道而来的云南教师们一起在本部B207观摩了世外贲方老师与杨嘉华老师的两堂“以读促写”研讨课,并在课后针对两节课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首先,来自境内八年级英语组的贲方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节基于牛津8A教材课文The funny side of police work的“以读促写”课。课文讲述了警察在工作中遇到的趣事,老师通过实景图片和第三个小故事巧妙地完成了课堂的导入,让学生快速进入情景,并能够结合自己的认知对警察的工作进行描述,从而为更好地理解标题中的“funny side”进行铺垫。在文本处理上,老师使用了jigsaw reading的方式,让学生们分组阅读一个故事的不同部分,通过相互提问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挖掘课文细节,进一步理解警察在工作中的funny side。课堂中不同的互动活动与不同形式的语言刺激,让学生得到了思维的拓展,同时又富有趣味性。例如,在用于装故事的信封上,贲方老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可以撕下的小机关,通过信封的实物展示,让学生意识到在第二个故事中,警方是如何从信封上的地址找到犯人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思考,对警察的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打破了对特定职业的刻板印象。在整节课中,贲方老师留出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和写作。最后,学生基于自己对于父母工作经历的采访,发现了他们工作中不同于刻板印象的方面。同学们的踊跃发言、积极分享赢得了在场老师们的肯定。第二节研讨课则是由境内九年级的杨嘉华老师带来的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内容取自于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册。杨老师首先通过一段视频解释了resolution的概念,并根据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设计了删除干扰段落、将文本按逻辑排序以及匹配段落大意等环节,这一系列有创意的活动让学生快速地理清了文本的逻辑与结构,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寻读”、“跳读”等不同的阅读技巧。接着杨老师带领学生进行逐段剖析,准确概括每段大意,为之后New Year’s Resolution的写作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tips,最后,学生不仅更深入地理解了文本,还准确、流畅地阐述了自己的resolution并与班级同学进行了分享。课后,全体英语教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热烈的分组讨论。两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而且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均能够让学生结合文本阅读,联系自身进行一定的反思,因而在最后的产出活动中,绝大部分学生都有话说,愿意说。同时观课老师们也针对一些细节处理为两位老师提供了一些“金点子”。对于贲方老师的课,在座的老师提出是否能在“读”与“写”之间自然过渡,使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更加明显。对于杨嘉华老师的课,则需要更加关注到授课对象的学情,留出更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与思考,将所听所学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在不断深入的研讨与交流中,两位老师收获了不少可贵的教学设计建议,思想火花的碰撞也让观摩的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反思。正如世外英语教研组长朱萍老师总结时所说,“以读促写”是以阅读为主要目的,通过写作来更好地理解文本。恰当的活动设计能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迁移和运用。相信不仅是两位展示的老师还是听课的全体教师,在本次教研活动之后都将改进自己阅读课与写作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立足于书本,在透彻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更好地运用课堂所学表达自己的观点。文/顾圣晨编辑/顾佳图/潘子艺
-
百花齐放尽展桃源风采,争妍竞艳缩影活力课堂10月31日上午,世外中学2019学年“百花杯”青年教师教学评比大赛复赛阶段评比暨“百花杯”说课比赛于本部B207教室展开。来自世外境内外的二十位青年教师,经教研组推荐与学校初选,从各学科初选中脱颖而出,参与了此次评比。结合教材与学情,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与世外教学理念,依次登台进行说课展示。来自世外顾问团的席时亨、杨兰石、史荣铨等各学科专家会同世外中学厉笑影校长、陈勇副校长、教学部门负责人及所有教研组长等作为本次评比的评委团,共同领略世外青年教师满怀自信与活力的说课风范。三个多小时的说课评比,精彩纷呈,百花齐放,不仅是世外青年教师的一次风采展示,更是世外活力课堂的五彩缩影。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风格,却离不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核心素养、单元设计、深度学习、项目化学习……”教师们将这些高位的理念不断内化,扎扎实实地体现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中;“迪士尼食物引入的维权辩论、盖兹比小说封面设计讨论、微观模型拼装竞赛,Logpro软件进行运动分析……”教师们将这些凝结教学智慧与创意的活动带入了世外的课堂,推动着教与学的转型;“感受桃源的语文味儿、用世界眼守护中国心、体验数学的图形之美、品味理科探究的思辨之乐……”学科的内涵、世外的理念就这样自然流露在教师们的说课始终,赢得了在座评委、境内外前来共同观摩学习的同仁们由衷响起的一次又一次掌声,这不仅是对参赛教师个人风采的肯定,更是对世外教师勇于创新不断实践精神的肯定。赛后,许多多年参加百花杯评审的专家由衷感慨,世外中学“百花杯”说课比赛水准逐年显著提高,进步明显。这份进步离不开教师们的钻研付出,更离不开越来越有凝聚力的世外团队。以此次说课比赛为例,从教师选拔到赛前培训分享,从各教研组集中磨课到校级展示,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单兵作战,无不体现着世外各个教研团队的力量,体现着世外教师团队乐于分享、精于专业发展的精神。可以说,每个参赛教师精彩说课的背后,是整个教研组团队在教学、研究能力的不断提升,每一位教师快速成长的背后,是整个学校教师队伍内涵建设的提升。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相信在这一片充满生机的桃源沃土之中,必将百花争妍,共吐芬芳!文: 徐雅雯、陈菊华图:潘子艺审稿:贾丽浈
-
同伴互助 在做中学10月9日下午,世外中学英语组教龄在0-7岁的教师们相聚在B207教室,参加由张萌老师主讲的区教研平台培训课程——初中英语写作中同伴反馈的有效实施。同伴互评是同伴之间互相交换作文,在一定评价标准的指导下提出修改建议(口头或书面的),共同商讨修改作文,使文章趋于完善的过程。张萌老师总结多年写作教学经验,为徐汇区的初中英语教师开设了这门培训课程。本次活动是该培训课程的第一次线下活动。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新教师们能够熟悉写作同伴反馈的操作流程,并有尝试实施写作同伴反馈的意愿,形成课例;有经验的教师能够获得新的灵感,结合自己的实践找到更加适合自己学生的提高同伴反馈有效性的方法,并进行分享,形成课例、反思等过程性资料。培训一开始,张萌老师把培训教师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随机拿到一本她收集的学生作文本并分析老师们如何给学生做写作反馈。大家很快发现,作文反馈的形式与年级高低相关,低年级的作文通常按照老师既定的框架或是直接仿写课文,所以教师给出的反馈大多数都是语法错误的修订;七年级开始,教师关注文章的结构、内容以及读者意识。批改形式上,老师们一致地采用了划线标注、正确示范等形式,所有的文章都是老师批改,学生反复修订直至定稿。作文批改是教学工作中最为繁琐的批改工作。有时,学生虽然能依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修订,但未必能真正掌握相关的语法点或写作思路。所以,张萌老师便提出,不妨试一试同伴互评,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在做中学。这样既能鼓励学生之间的即时互动,又能让小作者听取同伴意见,促进互助进步。本次活动点燃了年轻教师对于同伴互评这种新评价形式的热情,也为该项培训课程建立了一个良好开端。希望新的评价形式能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作文的修改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文/张莉编辑/顾佳摄影/潘子艺
-
“说课“中的思与行10月18日,初秋的下午,世外中学“百花杯”全体入围教师和入职第一年的新教师们济济一堂,在本部507会议室共同参加了关于如何说课的专题培训。此次培训由教导处的陈菊华老师主持,来自境内化学组组长楼卓瑾老师和融合课程部语文组组长许佳家老师,作为上一届百花杯一等奖的获得者,以说课为主题,和大家进行了交流和分享。同时,不少乐于学习的世外老师也因主题吸引,主动来到现场,积极把握这次学习的机会。楼卓瑾老师的分享从什么是说课引入,从说课的内容、说课的形式以及自己的说课实例由浅入深向现场的老师们娓娓道来。楼老师从对象、内容、语言三个方面入手,对比了“上课”和“说课”的不同之处。又特别指出说课要“有理有据”——学情定位,理论依据,亦要有重点和亮点,最重要的是呈现给听众的应该是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最后楼老师结合了自己的说课案例进行了分段的讲解。楼老师虽只用了3页ppt,但内容精炼,实操性强,同时楼老师不仅仅是在分享经验,也在不断自我反思,这种持续学习,持续提高的状态深深感染着在场学习的老师们。接着,许佳家老师的分享,选择了老师们日常写的最多的东西“教案”作为重点。由“因果关系”来解释教案中究竟应该写些什么,在说课过程中应该展现什么。许老师同时也指出了融合课程的不同,即概念驱动下的学习,情境化的学习,如何将这些宏观的理念融入每一个微观的课堂是老师们都需要思考的。对此,许老师提示老师们,要关注单元教学,要关注情境教学,以此为抓手展开。最后许老师总结道:教学设计原因明确,教学环节重点突出,教学过程亮点夺目。培训的最后,世外中学党总支书记,陈勇副校长进行了总结。陈校长坦然道,虽已经做了多年百花杯的常驻评委,但每一年对于百花杯却越来越期待。这也反应出世外的老师们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陈校长更用自己平时听说课的感受与经验给在座老师们进行分享,生动的细节引发老师们进一步的思考。诚如陈校长所说,说课是为了更好的备课与上课,如果一次说课能够带动对象一起思维,让大家带着满满的期待感想要去听课,那就成功了。不论是第一年入职的新教师而或是此次参加教学评比的优秀青年教师都明白,教学的路漫漫,需教学相长,亦需上下求索。而世外中学的教师们正是通过这一次次的培训,一次次的比赛学习、不断反思与成长!预祝各位教师用思考与实践共同展现世外秋日的“百花”齐放!文:蒋艺茜图:陈菊华审稿:陈菊华、徐雅雯
-
共守护职业初心,同传承世外精神9月20日下午,2019学年全体新入职教师和学科带教师傅齐聚在世外本部507会议室,进行了开学以来新教师和带教师傅的首次交流反馈会。此次会议由徐雅雯老师主持,世外中学校长厉笑影女士,世外中学党总支书记陈勇先生,以及各个教学部门的负责人共同参与了此次交流。会议伊始,新教师代表王雨欣老师与曹宇辰老师首先发言,分享了职初期的困惑与成长。王雨欣老师以“Be less ,do more”作为座右铭,鞭策自己保持乐观与可持续战斗的工作状态,踏实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个小任务。曹宇辰老师交流了适应世外节奏的心路历程,选择“Prepareyourself to the best”,调整心态,做好本职工作。两位新老师真情流露的分享和遇到困难时的坚持与乐观,得到大家很多共鸣。一个月以来,新教师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师傅们的无私付出,来自境内的傅炤老师作为带教师傅代表进行了发言。傅老师先是肯定了每一位新教师在职初期的勤奋与努力,之后,也与大家交流了自己在带教的过程中,对职业的新的理解与感悟,傅老师强调,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教师们应该怀揣一颗敬畏心对待职业,怀着一腔热忱对待学生。作为带教师傅,不仅是新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更是是世外精神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根据交流会之前的问卷调研,目前,新教师入职三周以来压力的最大来源,分别来自教学和学生管理,对此,来自各个教学部门的负责老师,给大家进行了答疑解惑:DP课程处的陈佳纯老师肯定了新老师入职在压力与纠结下能够仍然认真负责,以教学为第一,并鼓励新教师能在保持适当焦虑的情况下不断反思;融合课程处的王烨老师强调,教育是对人的培养,鼓励新老师更加热情、投入、专业化,对学生要用心、用情;境内教导处的陈菊华老师提出教师面临着角色转变的挑战,也是必经的成长之路。各位发言教师不约而同以自身的教育案例为证,提出世外是一片情怀之地。在团队的支持下,相信新教师能够洗去铅华,回归教育本质:教师教得适切,学生学得有效,教学相长。会议最后,厉笑影校长对各位新教师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期待大家以优秀的世外教师为榜样与职业的前进方向。她以骨干教师与龙苑教师的成长故事为例,向新教师们生动阐释了教师的成就是基于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不断钻研的专业精神以及不怕困难的坚毅品质。师徒带教一直是世外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优良传统,这份薪火相承,同时也是世外中学精神内涵的传递,职业初心的传递。相信在前辈教师的引领下,在世外文化的熏陶中,所有新教师一定会坚守职业初心,同传世外精神!文:张 倩图:徐雅雯审核:徐雅雯
-
成长在世外,初绽于桃源2019年8月19日,世外中学与嘉定世外的全体新进教师齐聚本部507会议室,开始了为期一天的入职集中培训,也正式开启了作为世外教师的职业之旅。本次培训由师资办的徐雅雯老师负责主持,来自境内外各部门的负责人与优秀教师代表共同参与了培训,结合学校概况、教师成长经历分享、德育培训、生涯规划讲座交流,帮助新教师了解世外文化与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在破冰与自我介绍环节过后,新教师之间有了初步了解,团队的氛围渐渐形成。新教师们一起观看了世外中学15与20周年校庆视频,并以小组抢答的方式去交流自己对学校的了解。整个活动让老师们对学校概况、育人目标与办学理念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与深度理解。来自嘉定世外的朱萍校长也在会上分享了嘉定世外的办学理念,展示了新教师拥有的广阔成长平台,也使大家对世外的发展有了更系统的认识。接着,来自世外中学各个成长阶段的优秀教师代表,为在座新教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成长在世外”小型座谈会。来自世外境内和DP部门的周雅倩老师、林德徐老师作为上一届新苗奖的代表,从入职一年过来人的角度,分享了职初期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收获与反思,给新教师带来了许多实用又贴心的建议;来自MYP和DP的林道堃老师、郑炜老师分别结合自身在世外的专业发展、与学生共成长的经历,描绘了入职后颇具挑战而美好的蓝图。林德徐老师的乐于分享,周雅倩老师的细致认真,林道堃老师的简明干练,郑炜老师的乐观风趣,不仅解答了新教师对专业发展的困惑,也展现了各具特色的世外教师风采。下午培训伊始,来自境内六年级的年级组长单晓瑜老师与来自DP学生处的蒋瑛老师分别以“做有情怀的教师”与“做有理想的教师”为题,传递了世外中学教师正面、积极的成长观与师生观,引导新教师们投入于自己热爱的事业,相信教育的力量,并用坚守之心去践行立德树人的理念。之后,徐雅雯老师分享了生涯理论与对应测评工具,促进了新教师关于职业成长规划的思考,了解了自身的职业兴趣。并通过对新教师“暑假任务”的反馈、小结与开学任务布置,使得大家更明确了开学的基本规范与任务。最后,培训以全体教师大合影完美画上了句号。经过一天短暂而精心的培训学习,新教师既对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充满期待与憧憬,又对做一名合格的世外教师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站在阳光灿烂的职业起点,身处美丽的世外校园,展望未来,愿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在每一天的成长中收获精彩!文:张 倩图:徐雅雯审稿:徐雅雯附:部分新教师培训体会*在世外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是多幸福,你不仅可以尽情的去发挥专业能力,还可以走出一条教师成长轨迹来,瞬间让我们这些新进教师有了足够的安全感,对工作充满信心,对未来有了目标…… (世外境内 陈晟)*真的感谢世外提供给我们这样的学习培训的平台,让我们对将来到来的工作不再如“雾里看花”,通过老教师的经验分享我们有了更加真切的认识,也让我们有了很多面对复杂问题的具体可操的方法可以借鉴。(嘉定世外 赵亚鲁 )*我们需要面对的高中学生,有着更为跳跃的思维、更为创新的想法,所以身为教师的我们更加不能固步自封,而是应该吸取前人和先进技术的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新教师的满腔热忱,才可以真正地用到“刀刃”上。(世外DP葛晓虎)*任何事情,不论大小,要么不做,要么就用心做到极致。“极致”不是完美主义,而是问心无愧。用心,也许不一定能将事情尽善尽美,做到最好,带来成功,但我想认真付出总能有所进步,收获成长,变得更好。期待今后更加“用心”的自己会遇见更多的美好。(世外DP王雨欣)*很庆幸在世外能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教育同仁们。作为老师,我们更在意的是学生的生命体验,是对学生灵魂的雕琢,是他们今后会成为怎样的人……(世外境内 杨梦圆)
-
聚焦深度学习,着眼未来教育7月1日上午,来自世外中学、嘉定世外、康外实中、龙苑中学四校总计约300多名教师齐聚世外中学球类馆,参加了由澳方专家Adam Duus带来的关于“未来思维”和“深度学习”的培训讲座。活动由世外中学厉笑影女士主持,由世外中学IB部门老师负责同声传译,整场活动历时三个半小时,教师们在互动、聆听、思考中对深度学习的模式和基于未来思维的深度学习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Adam以《淮南子》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典故出发,让教师们现场补全句子:Give a man a fish, you feed him for a day. Teach a man to fish. . . 通过现场互动软件,教师们踊跃参与、积极发言,引发教师们对于教学方式和教师角色的深度思考。Adam强调了教师自己作为学习者和践行者的重要性。要开展深度学习,教师首先自己要用深度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和自我学习:To “teach” Deep Learning, we must practice Deep Learning。接着,Adam系统介绍了深度学习的内涵,分析了深度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深度学习的方法。与机器的程序化深度学习不同的是,人类的深度学习注重多元智能,兼顾人的灵感和直觉,它具有非线性、创造性以及无穷的开放性。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清晰而多样的各种可视化模型设计,Adam从“第四次工业革命”提出的挑战出发,放眼未来,向大家们介绍了世界各地关于未来核心素养的表述,并进一步导向深度学习的核心素养,分别是:创新(creativity)、沟通(communication)、公民(citizenship)、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品格(character)、合作(collaboration)。关于深度学习与未来思维的关系,Adam 首先对传统的学习效果理论提出质疑,介绍了深度学习理论的特质,并总结了未来发展和面向未来的教育对人的发展提出的要求,其中之一是4A: Adaptability (适应性)、Anticipation(预期)、Alignment(协调)、Agency(自我效能)。传统的深度学习体系需要有层次结构,基于未来思维的深度学习也是如此。Adam与教师们重温了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之后介绍和讲解了螺旋动态模型(Spiral Dynamics);借着一张张清晰有趣的图片,Adam引发教师们深思,步步深入,将深奥的未来学理论层层剥离,并指出人人其实都是一名未来主义者。在分析了不同国际组织对于未来挑战做出的不同的应对方案之后,Adam用韦恩图表的方式将他们与基于未来思维的深度学习有机链接,对深度学习理论做出了进一步的升华。在将近三小时的培训中,Adam Duus从教育本质出发,通过高度的总结和概括,为教师们展现了关于深度学习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为教师们指明了为未来而教的可行性路径与基本的方法模型。着眼未来,方能立足现在,聚焦学法,方能促进教法,时代的齿轮,从未停止转动,面向未来,虽路漫漫,老师们必将上下求索!文:蒋龙祥图:潘子艺审稿:徐雅雯
-
用智慧提升效率用爱心守护成长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在学校、班级、学生与家长的联系沟通中,班主任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大作用。为了帮助即将踏上班主任岗位的年轻教师,让他们能更快更好的适应这一项工作,世外中学于8月20日在本部B207举行了新班主任培训。此次培训由郑英杰老师主持,赵蕾副校长、金月华老师、王娜娜老师、顾佳敏老师、单晓瑜老师、林诺纯老师担任培训讲师,世外中学境内境外两个校区、康外实中以及嘉定世外的年轻教师们汇聚一堂,共同学习,交流经验。培训伊始,郑英杰老师用“猜猜这是什么水果”的热身小游戏,启发了大家认识到每个人的优势学习力(即视觉、听觉和感觉)是不同的 ,同时也迅速地拉近了老师们之间的距离。对于初次担任班主任的年轻教师而言,必定对未来的工作职责与要求存在困惑。金月华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向老师们阐释了班主任的角色要求。从班主任角色的重要性出发,讲到了“如何制定工作计划”“如何建立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如何选拔任命班干部”“如何组织好第一节班会课和第一次家长会”等。金老师的讲解事无巨细、深入浅出,尤其是班委培养的三部曲,从“扶着走”到“领着走”到“放开走”,让参与培训的老师们受益匪浅,也给尚有些迷茫的新班主任们注入了一剂强心剂。除了既定的日常工作,班主任有时也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对校园意外伤害和特殊学生的处理颇具经验的王娜娜老师从事故的预防、事故的处理以及后续家校之间的沟通为纲,清晰准确地向新班主任们介绍了学校的规定制度。王老师又以自己亲身的经历提示了老师们在家校沟通中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王娜娜老师填补了年轻教师在这一方面的认知空白,各种建议也颇具实操性。对于学生来说,班级是学习的主要场所,班级也是他们了解学校,参与学校组织和活动的起点。班主任既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协调者,也是一个中队的辅导员。老师们在这一方面的所知往往比较欠缺,因此顾佳敏老师就中队辅导员的工作意义和职责帮大家答疑解惑。从少先队和共青团员的基本知识,到小队、中队、大队的构成以及班委的组成,再到作为辅导员的立身要求,顾老师以浅显易懂的讲解方式,让台下的老师们对中队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更为明确了。上午的讲座结束后,参与培训的年轻老师们按校区分组,展开小组讨论,并运用郑老师推荐的“圣诞树”回顾总结模型,记录下每个小组的收获与感悟。从4个小组的依次分享中,也发现大家不约而同的对金老师的“公正透明”、王老师的“情感沟通”和顾老师的“协商民主”格外青睐。相信老师们在日后的工作中也会尝试践行这些理念,获得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午间稍事休息,大家就又积极地投入了下午的学习。班级虽小,但要把班级事务安排的妥当高效并不容易。单晓瑜老师站在班级建设的角度,从微观出发,在家访、排座位、选拔班委这几个令年轻班主任头疼的问题上分享了自己的做法。班主任的职责是引导学生做事,绝非替代学生,对于职务的安排要力求职责明确。林诺纯老师从心理学专业角度出发,结合师生相处经历,阐释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她提到初中生仍然依赖家长和老师,并且在六年级上他需要6个月来充分适应新环境,同时进入青春期的他们自我意识之间增强,情绪不稳定,易受同伴的影响。班主任在与之沟通时一定要充分接受、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才能有效沟通,解决问题。对于学生而言,班级意味着什么?学生又能够在班级中获得什么?郑英杰老师借助图形,直观地展示了一个班级从前期,到中期,再到后期所发生的变化。班级的中心从班主任转变为班干部,最后变为班级会议。这也促使我们去思考,班级教育的目标究竟是高效管理,还是实效育人。现代型班级建设的价值应该追求三个目标: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班级制度文化以及精神的创建,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接下来,全体新班主任还进行了分小组集体备课,从教育背景、教育目标、活动准备与活动环节四个方面入手设计了“第一堂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组依次介绍了自己的活动方案设计,在交流中获得启发,践行了“术道合一”的主题班会设计方法。最后,赵蕾副校长对新教师们提出了两个问题:班主任对于班级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的工作?这不仅是对老师们的要求,更包含了学校对班主任们的殷切期盼。在接下来的班主任工作时间中,新班主任们一定会践行各位老师在培训中所传之“道”,运用他们所授之“术”,用智慧提升工作效率,用爱心守护学生成长。文:张彩萍图:吕文韬、郑英杰审核:郑英杰
-
整合优质教材提升核心素养6月26日,世外中学英语组的老师们利用暑期前的时间充电学习,一起聚焦剑桥大学出版社English in Mind(下简称为EIM),聆听了来自外研社的赵玉欢老师对这套引进教材的解读。从上午的教材介绍、阅读课模拟,到下午的写作范例课,在互动提问、思考参与的过程中,老师们对如何使用这套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一个环节中赵老师联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EIM这套教材进行了简单介绍。从“思维品质”这一维度入手,赵老师首先展示了布鲁姆的认知金字塔。这个金字塔从最底层向上依次是Remember, Understand, Apply, Analyze, Evaluate和Create。赵老师指出,课堂教师的发问,一般是从Remember开始,终止于Apply,而后面三个品质往往被弱化甚至忽略。而EIM书中的教学内容,则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推进。她以书中的一个单元为例,介绍如何由两位患有阅读障碍症的名人Keira Knightley和Leonardo da Vinci切入,通过听力配对练习,引入“八大智能”这一主题,随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擅长的某种智能。随着一系列教学任务的展开,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了由LOTS(Lower order thinking skills)向HOTS(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的转变。除了对认知的推进以外,EIM还设置了Culture in Mind部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知自我,开拓视野。这部分的内容涵盖了公益事业与志愿服务、体育与健康等多方面。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实现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融合,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最后实现读写整合。在第二环节中,赵老师则选取了EIM第二册的第三单元Ourworld中的“Bicycle Revolution?”一文,展示了一堂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世外英语教师们转换身份,扮演学生的角色,在和赵老师的互动问答中,感受EIM教材对学生创新、批判性思维的激发。下午的第三环节由一个小组破冰游戏拉开序幕,在短暂的热身之后,老师们迅速进入状态。首先,赵老师和在座老师们讨论了写作教学中的三要素:layout,organization of ideas和language。接下来,以一节新闻写作课为例,老师们更直观地感受了如何用EIM设计写作课。在赵老师的引导下,老师们通过阅读、对比和讨论,总结出新闻写作的结构和写作技巧,进而运用“倒金字塔”结构搭建写作框架,通过描述新闻照片,学习如何撰写一篇新闻报道。赵老师清晰的讲解让老师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她的课堂。之后,老师们一起观摩了成都外国语学校刁维皓老师的一节以EIM为教材的议论文写作课,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个体验引入主题,刁老师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活动和提问,一步步带领学生自行挖掘议论文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特征,指导学生完成独立写作。最后,赵老师和世外老师们分享了她在作文批改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学无止境,一天整整6小时的学习,让老师们从学生的角度去学习、思考和体验。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世外中学的英语教师们能更好地利用并整合优质教材,集百家所长,提供给学生更多不同的学习机会,促使其思维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进一步发展。文/陈然编辑/顾佳摄影/潘子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