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图片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记徐汇区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暨世外中学英语组课例研修活动
发布时间:2023-05-11 16:27:44   发布人:潘子艺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70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

0510名师工作 室.jpg

222.jpg

DSC_8498_副本.jpg

 

5月10日下午,以“指向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多元互动课堂”为主题的课堂展示交流活动在上海市世外中学阶梯教室举行。上海市英语学科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英语特级教师何亚男、施志红、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郭宝仙、上海中学英语特级教师朱震一、徐汇区英语教研员潘霖滋等专家出席活动,来自南京树人学校、上海市各区初中的骨干教师、徐汇区朱萍名师工作室学员也学习观摩了本次课例研修活动。

首先,张莉老师带领着她所执教的六年级学生,踏上了一场奇妙的阅读之旅。课文标题是We never win, but we always win。阅读前,学生根据文章的插图和标题自主提问。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三读文本。一读获取基本信息,二读分析Why do they never win, 三读分析Why do they always win。阅读中,教师设计子问题,请学生圈划信息、从数字中体会铁人三项的难度、从动词中推断父子的精神品质,同时巧妙使用视频和网络资源,推动主题意义的生成。

第二节课是八年级张萌老师带来的Bicycle revolution?。本节课从学生读过的一篇文章引入话题,巧妙地搭建了学生已知内容和未知内容的桥梁。之后,教师用层层深入的提问和基于学生现场生成答案的追问,推动学生自主梳理文章信息和逻辑架构。其中,read-stop-read的环节令人印象深刻,教师用“I recall/think/wonder/doubt…”的句型为学生搭建思维和表达支架,鼓励学生将阅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课堂观摩之后,来自六年级和八年级英语备课组的六位老师分别就两节课进行说课。六年级的张凌燕和陆沄老师从“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两个角度交流了前期磨课中组内教师们对这两个关键词的思考,例如在自主学习中教师承担怎样的角色以及在六年级起始年级,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互动实现深度学习。八年级的老师们以访谈的形式,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分享:“学生如何获得自主、深入阅读文本的动力?”、 “教师在read-stop-read环节中准备的一系列超链接意义何在?”、“教师如何去持续启发和激励学生们在课后继续自主阅读和自主思考?”。生动的说课让在座教师们感受到了展示课背后两个备课组为促进自主学习和培养思维品质所做出的努力。 

紧接着,徐汇区朱萍名师工作室学员、田林三中徐明清老师也分享了她的观课感受。她提到,张莉老师基于语篇设计活动,每一次的阅读都在一层一层地推进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深入语篇的活动设计能帮助学生挖掘文本的主题意义。张萌老师在课堂上渗透多个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读后活动促成讨论,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进而培养了自主阅读能力。

之后,徐汇区朱萍名师工作室学员周璐奕老师和顾佳老师,为在场的老师们带来了《指向学习能力培养的议论文阅读教学设计》和《指向学习能力培养的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微讲座。她们抓住“OREO”和“图形组织器”这两个思维工具,结合自己的具体课例,来帮助学生实现阅读中的知识结构化、思维可视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最后,现场的专家们针对两节展示课和微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

施志红老师就We never win, but we always win这节课做了点评。本节课中,教师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链激发学生思维,搭建支架,化解难点;指导学生使用学习策略,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用小语篇传递大哲理,落实育人价值。

何亚男老师就Bicycle revolution?这节课做了点评。张萌老师在整节课中使用了多种教学策略:贯穿于整节课的设问、建立联结、运用多模态教学资源、思维工具等。它们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最后,郭宝仙教授点评了徐汇区朱萍名师工作室学员周老师和顾老师的微讲座。她们的演讲内容逻辑清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思维工具”作为具体抓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郭教授也鼓励老师们思考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研究具有更强的可复制性、可迁移性。由于两位老师的讲座中都提到了“结构化思维”,郭老师希望她们也能思考建立“结构化知识”的难点是什么。

三位专家围绕关键问题为本次教研赋能,鼓励教师以学习本位的思路理解教材,以指向思维的学习观设计教学,以学思悟道的教育观使用教材,真正有效开展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指向的英语课堂教学。

本次活动中,两位授课老师与学生们似行走在文本之间,不疾不徐,平和而舒缓。这样的课,植根于每个孩子心坎之中,亦能成为照亮他们美丽人生的灯塔。同伴同行们的分享、专家的点评给了英语教师们更明晰的方向,激励他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深度学习,发展思维品质。

践行新课标,我们在行动。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新知识”和“新理念”,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根本、重要的知识和理念运用到日常实践中,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培养自主的学生,成就真正自主的自己!

 

文/张莉

编辑/顾佳

图/潘子艺

审稿/朱萍(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