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春夏季传染病告家长书
发布时间:2018-04-02 14:05:10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3,287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

预防春季传染病告家长书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

春季是水痘、手足口病、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有效做好春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防止呼吸道传染病在校园内流行,希望每个家长都能督促自己的孩子建立新的健康理念,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家校共同做好预防工作。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为1021天。发病前有轻微发烧、不适、食欲欠佳等症状。患病过程:患者身上出现小红点,由胸部、腹部再扩展至全身。小红点变大,成为有液体的水泡。一两天后,水泡破裂、结成硬壳或疙瘩。新的小红点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现,重复同一过程。二至六天期间,新的小红点出现二至四次。十至十四天后,红点脱落,完全康复。返校要求:全部水痘疱疹结痂,痂皮干燥脱落,需凭医院返校证明并经卫生老师检查后方能返校。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婴幼儿的传染病。特别4岁以下的孩子容易得这种病。夏秋之交都有发病,9月是高峰期,家长需要注意。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 40 ,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发病初期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有的孩子可能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返校要求:症状消失后一周,需凭医院返校证明并经卫生老师检查后方能返校。

猩红热 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之季多发。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头痛、咽痛、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患者常感瘙痒。病初起时,舌被白苔,乳头红肿,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称为草莓舌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仍突起,称杨莓舌。 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返校要求:发病后12天,有条件者可隔离至症状消失后两次咽培养阴性为止,需凭医院返校证明并经卫生老师检查后方能返校。

病毒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待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返校要求:诺如病毒引起的呕吐腹泻症状消失后72小时,需凭医院返校证明并经卫生老师检查后方能返校。

为了您孩子的健康,请您和您的孩子配合做到以下几点:

1、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可以在家为孩子测量体温,如果您的孩子突然发烧(有的患水痘的孩子并不发烧)、还发现皮疹疱

疹或口腔黏膜内有疱疹,应及时去医院看病,并回家休息,多喝白开水,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休息期间不参加集体活动,不进入公共场所。家

长如果发现发热、水痘、手足口可疑或疑似病例应让自己的孩子不要与他们密切接触,如果知道孩子和这些孩子密切接触过,应开展为期14天(水

21天)的自我医学观察。同学间不集群,不探望患病学生,以减少疾病感染和传播。

2、平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饭前便后洗手(按标准洗手方法)、勤洗澡,勤换内衣,保持皮肤干爽清洁。剪短

指甲,以免因瘙痒抓破感染。

3、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一次性纸巾或手帕捂住口鼻,用完后的纸巾、手帕应妥善处理。

4、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开窗通风换气。

5、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患病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6、注意孩子日常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晒太阳,勤于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压力。

7、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

8、建议家长带孩子去街道医院注射相关疫苗,提高免疫水平。

9、发热的同学建议退烧后,在家观察1—2天,无不适症状再返校。

 各位家长,只有建立健康理念,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相信各类传染病一定会远离您的孩子,远离我们的校园。祝您全家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