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糖饮料是指在加工过程中人工添加单糖(葡萄糖、果糖)或双糖(蔗糖、乳糖或麦芽糖),含糖量在5%以上的饮料,例如含糖的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含乳饮料、运动饮料和咖啡饮料等。
近年来,中国饮料的生产量和销售额不断增长,儿童和成人对饮料的消费也呈现增长趋势。
儿童及年轻人是含糖饮料的主要消费群体《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17岁儿童每周至少喝1次饮料的占比为61.9%,较往年明显增加。
2008年中国7城市(包括上海)儿童每人每天饮用饮料量达到528ml,最喜欢喝的饮料依次为碳酸饮料、茶饮料和果蔬饮料。
2013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含糖饮料摄入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15-19岁年龄组,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的含糖碳酸饮料为84.61ml,在各年龄段中处于最高水平。而20-24岁年龄组的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的果汁果味饮料在所有年龄段中处于最高水平,为63.38 ml。
含糖饮料背后的危害
肥胖
以含糖碳酸饮料为例,一罐355ml的碳酸饮料,按含糖量约在10%左右计算,就等于吃了35.5克糖。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议,成人每天摄入的糖分应当在50g以内,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这还不包括从碳水化合物中摄入的糖。过量的糖摄入会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和龋齿的风险
与固体食物不同,含糖饮料不会带来明显的饱腹感,在摄入大量含糖饮料的同时,其他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的摄入并未减少,甚至还会刺激食欲。
研究表明,每天每增加1份(335-350ml)含糖饮料摄入,可以使儿童BMI (身体质量指数)1年内增加0.03 kg/m²,成人体重4年内增加2.01 kg。
慢性病
虽然糖尿病患病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对成人来说,持续摄入过量的糖分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每天每增加一份(335-350ml)含糖饮料的摄入,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可增加28%。
此外,过量的糖分摄入会使血压、血脂升高,增加脂肪在肝脏的堆积,从而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龋齿、生长发育
糖分对牙齿发育很不利,经常摄入糖分,12岁孩子齿质腐损的几率会增加59%,14岁孩子齿质腐损的几率会增加220%。
含糖饮料例如碳酸饮料中还含有磷等矿物质成分,大量饮用会影响钙的吸收,因此经常喝碳酸饮料可能会导致儿童骨骼发育缓慢、骨密度降低,从而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偶尔喝一点饮料无可厚非,但摄入过多糖分有百弊而无一利。
建议日常生活中还是要多喝水,既能有效解渴补水,也能控制糖的摄入。家长们也请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养成爱喝水的好习惯。
自制健康冰饮
将水果切块冷藏后放入杯中,倒入白开水(冰)后,可根据自己的口昧喜好加入些许蜂蜜。
自制健康冰饮虽然也是甜的,但它的甜昧来自水果中的天然果糖和葡萄糖,而含糖饮料的甜昧来自糖浆。糖浆直接进入肝脏代谢,容易加重肝脏负担,而且会导致尿酸、乳酸升高。
不过,水果虽好也要控制量哦,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议,每天200-350克新鲜水果刚刚好。